|
“习酒”杯慈善文化传播暨征文大赛作品 文/金晓琴
“谢谢您和您的学生的爱心包裹,雪晴老师,鸿升小学四年级一班张雄寄上。”在雪晴面前的是一张沾满墨迹仿佛跋山涉水过的卡片,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这一行字。
雪晴看这几个字的时候,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射进来,这是一个冬天,她的记忆晃晃悠悠地从冷空气里抽丝出来,她想起了半年前,学校组织了一个“爱心包裹传递”的活动。当时的学校发下来的帮助名单有一大叠,每个老师像抽奖一样,随意分到一位,资料纸片上孩子的简介。200块可以组成一个爱心包裹。
她的爱心传递对象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名叫张雄。贵州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父亲体弱多病,不仅没有收入,还要支出医药费,全靠母亲在别人家做帮工赚点生活费,还要供张雄念书,家里还有一个弟弟马上也到了上学的年龄。
于是,雪晴她号召了班上的小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捐一点出来,给这个张雄小朋友。雪晴没有刻意让孩子们捐多少,也不记名,随意点,不在意多少,在意那份心意呀!大家都乐意,2块,5块,10块等孩子们的零花钱凑起来差不多200块。雪晴自己也拿出200块,虽然雪晴的工资不高,但是,想到贫困地区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读书都那么困难,自己出这么点力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雪晴想想,现在红十字什么基金的曝光,让大家对这些慈善机构有了质疑,她有时候在想,这钱会不会像红十字一样,钱不知道去向呢!可是,她还是相信,社会正能量多,黑暗毕竟是少部分。
两个红红的包裹,是暖暖的爱心,虽然只有400块,但是,也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片心。
其实,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雪晴完全没有再放在心上,甚至已经遗忘。
“雪晴,有你的卡片。”同事将卡片送到她办公室,还有一个沉甸甸的包裹,里面是四个小瓶子,都是酱菜。她拿到卡片那瞬间,愣了一下。原来,原来她曾经的那个小小的举动,没有被忘记,自己曾经的担心也是多余的。自己还收到卡片呢,真是出乎意料地惊喜啊!
那字,那地址,贵州某县某乡村的那个孩子,是的,是半年前的张雄。他还附上一封简短的信,说道:因为雪晴老师您和学生们的资助,弟弟的学费有了,现在和他一样每天高兴地上学了。信里面有一张张雄的手抄成绩汇报小表,成绩优异,都是95以上。还有一张奖状复印件,被评上三好生呢!那个奖状复印,是他跑到镇上的唯一一家复印店里才复印到的。最后孩子说妈妈腌制了许多酱菜,家里条件差,希望老师别嫌弃,寄给老师两瓶豆瓣酱和两瓶酱豆角。看到这里,雪晴的眼眶里,浮出了泪水。中国地大物博,却还有那么多贫困的地方,孩子们生活艰难,雪晴感到心微微疼痛。
张雄的字,工工整整,每一笔每一划都注入孩子的真情,这个如水晶般的童心啊,让雪晴那么感动,她打开其中一瓶酱,扑面而来的香气,散发着淳朴的味道,这比超市的叉烧酱、牛肉酱珍贵多了,因为这是一颗沉甸甸的心啊!
雪晴关好盖子立马拿出笔回信,在这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此刻的书信却与众不同,它是鲜活的,比那些电子邮件更充满生机。雪晴信里写道:孩子,如果你愿意,等你放假了,和你家人来老师这里,老师带你们好好玩一下。雪晴已经下决心,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个孩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世界原本不该复杂,简简单单的,这样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是特别美。这个冬天很冷,可是此刻,雪晴心里一片晴朗,暖暖的,雪晴看着桌子上的瓶子,她似乎闻到空气里还散发着一股余香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