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对音乐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本人以亲眼目睹见证如下:
70年代是大唱样板戏的年代,依稀记得那时的大人们大都会唱戏,时不时在小队白场上搭个台演上一整场戏,虽然那时温饱还成问题,照样苦中作乐。
80年流行音乐从港台刮入内地,身穿喇叭扫地裤,手提四眼(喇叭)录放机,最大音量劲放着港台歌曲,在大街上大摇大摆,现在想起来实在好笑,但在那时都觉得酷毙了。
90年代初期,草根歌舞团是小镇影剧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演出,观看歌舞团作为农村青年业余生活的一道娱乐大餐,借这个公共场所露露脸,是主流青年的必然选择,。
90年代中期,吃饭跟唱歌这浑身不搭界的二码事,被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已无从考证,但卡拉OK搬进饭店绝对是当时一个了不起的创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时尚,每当用餐时间,歌酒助兴,风光无限,把酒当歌,人生几何。
进入2000年,KTV取代了饭店卡拉OK,喜欢唱歌的人们总得有个唱歌的场所么,饭时唱歌不但不伦不类,而或会影响消化,作为升级版,音响设备当然要求更专业化了,就是在唱歌时也升级到了有专门的小姐陪唱,把唱歌尽兴发挥到了极致,哈哈,男人太有才了。
2005年,快乐女生唱响了全中国,那绝无仅有的创举,真正开辟了全民唱歌的时代,唱歌已变得那么重要,不但能自娱自乐,还能成名赚钱,选秀给了平民一个跳龙门的机会。。。。
2009年,打开电视机,铺天盖地都是卡拉OK,也不管撞不撞车了,一股脑儿都在黄金档节目推出,总有一天我们会审美疲劳阿,看来,娱乐档节目的策划人也快江郎才尽了。
200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