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适当逗宝宝,可以增进 亲子关系的和谐,促进孩子快乐 成长,也能丰富自己的生活。但 是方式不当,会给孩子带来一些 负面影响。以下几种逗宝宝的方 式尤其要不得。
1.怂恿孩子做“坏事”。爸爸 逗3岁的一凡:“你去打妈妈,打 一下给一颗糖。”一凡打了妈妈一 下,高兴地给爸爸报告:“打着 了,妈妈吓呆了。”爸爸于是给她 一颗糖。
有的家长逗孩子玩,鼓励他 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打人、 抢别人东西等,这会强化孩子的 负面行为,助长孩子的攻击性行 为。孩子的自我判断力弱,会误 认为家长鼓励的行为都是正确 的,不利于宝宝形成正确的是非 观。
2.故意捣乱。4岁的雯雯正 在搭积木,干得津津有味,一座 漂亮的城堡即将搭成。这时爸爸 逗她玩,把搭城堡尖顶的那块积 木拿走了。雯雯生气地哭了。
有的家长故意和孩子对着 干,抢孩子的东西,让孩子做不 成自己想做的事。有意惹孩子生 气,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尤其 是家长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这样 做时。
3.先逗哭后逗笑。3岁的阳 阳拿着巧克力正准备吃,爸爸逗 他玩,抢过来,假装自己要吃, 阳阳急得哭了。爸爸又扮鬼 脸,“变”出一堆零食给他,阳阳 又笑了。
大人逗宝宝,往往先逗哭后 哄笑,让孩子情绪转换太快。孩 子的情绪是由大人的“引逗”牵 引,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喜怒 无常就难以形成积极、稳定的情 绪体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4.用“物质满足”逗孩子开 心。妈妈为了逗乐乐开心,先拿 出两块饼干,他不要。妈妈给他 桃子,还不要。最后只好拿出他 爱吃的薯条,他开心地笑了。
许多大人哄宝宝会施爱过 多,直到孩子满意为止。时间一 长,孩子就会悟出门道:只要他 不满意,家长就会给他更多的关 注和物质。这就强化了孩子的不 良行为,塑造出任性、依赖、自 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宝宝还会 学会“见风使舵”,在“被逗”行为 多次强化后,他们就会发现:只 要讨大人欢心,就会得到奖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