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 即将端午,江河中又见龙舟竞渡,百姓家里又闻粽子飘香。而在端午,我会很自然地想到一种植物,那就是艾草。
[color=] 许多人家会在端午节那天去野外割一些艾草和菖蒲,把几株菖蒲与艾草用红线捆绑成一束,高悬于门口,象征着驱凶辟邪的宝剑,还有招祥纳福之意。有幅对联是这么说的:“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color=] 端午门前挂艾草的习俗出自一个历史典故。唐末黄巢之乱,有一次起义军首领黄巢经过一个村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他就非常好奇,上前询问原因。那位妇人说身上背的是她哥哥的孩子,牵着的小的是自己家的,哥哥家被乱军杀害,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黄巢听后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前悬挂一束艾草作为标记,就可以免遭乱军祸害。妇人回村子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村民,于是家家户户门前都挂出艾草,以后这个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color=] 在我记忆中,艾草好像是不开花的,也许是没有注意的缘故,但是书上说开的是紫色的花。它的叶子与菊花叶相似,有异常浓郁的香味。艾草在野外很常见,在江南的田野里、河荡边,无处不在。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经常会去野地里玩耍,在长满艾草的田野里游戏、打滚,弄得衣服上一身泥和草渍,还散发出浓烈的艾草味道。那时候,路旁到处是艾草,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总会采上几片叶子,闻闻香味。
[color=] 艾草还是一味有名的中草药,这在本草纲目上早有记载,有诸多的功能与疗效,比如祛寒、解毒、止痛等,所以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俚语。如果,我们在医院里偶然走过中医诊疗室,会闻到一种很特别的味道,那是医生针灸和拔火罐时燃着艾草的味道,利用点着的艾草熏、烫病人的穴位,以期得到治疗风湿等疾病的功效。
[color=] 民间不仅有用艾草治病,还有将其作为食料的习俗。在同里的明清街上的糕团店,刚出锅的小青团子,清香扑鼻,色香诱人。这些小团子就是添加了艾草,所以颜色碧绿如玉,还有少许豆沙馅,糯香可口。另外,在一些特别的节日里,有些农家做团子,会用艾草添加在馅料里,有一股浓浓的艾草香味。
[color=] 有一幅清朝宫廷画师郎世宁的静物画,画面中,花瓶里就插有艾叶,给人以美的享受。艾草,一种很普通的植物,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又很特别,千百年来它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中。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日,千万不能忘记我们周围这些真实与朴素的存在,因为它们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神奇馈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