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三,乱刀斩 今年过三十三岁生日时,岳母说她们这边有“三十三,乱刀斩。”这个风俗,就是三十三生日这天,要吃三十三块肉。这个风俗,似乎流传在江浙一带,在我老家是没有的。而且,各个地方好像还不一样,虽然都叫做“三十三,乱刀斩。”,但是有的地方是说:人在三十三是道坎,过生日这天,买块肉,斩碎了,扔到路边,以求化解这道坎。
这个风俗很奇怪。三十三岁,这个年纪的人,身心健康,家庭事业都应该是正值鼎盛,为什么会是一道坎呢?为什么是三十三,不是十三、二十三,或二十二等等。三十三,写成数字就是“33”,两个“3”,难道是这个风俗跟“3”这个数字有关?那么“三”,又是个什么数字,在中国文化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地位。
《说文解字》说:“三,数名也;天地人之道也;陈焕曰:数者,易数也。三兼阴阳之数言。一下曰道立于一,二下曰地之数,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天地人,可以说囊括了这个宇宙的一切。所以,这样看来,“三”在古人眼里不仅仅是确指的数字,它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而且,三的倍数,如六,九,也都是意义深远。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易经八卦最基本的单位是爻,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每一卦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并且阳爻用数字“九”表示,阴爻用数字“六” 表示。易经讲的是天人合一、定位、变化、趋吉避凶、伦理道德的大学问,他把道解释为阴阳,阴阳变化形式就是象、数、理。象以拟之,数以测之,理以证之。可见,“三”,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 “三”,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又占据着什么地位了。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儒、释(佛)、道这三家之间的发展与并存、融合与斗争构成了中国一千多年来文化发展的历史长卷。而“三”这个数,在这三家的文化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春秋晚期,孔子创始了儒家学派。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
儒家信奉的三个主义: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 (这三个主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华夏的千年文明。);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还有我们常说的“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等等。
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道家的核心就一个字: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三衍生出万物,可见“三”内涵之丰富。
道家的三界(道家哲学思想认为,宇宙存在的形式有三个大的层次,传统术语称为“三界”);九字真言,又名奥义九字,分别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元精、元气、元神;等等。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文化,不但是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以及婚丧嫁娶、吉庆节日等民俗民风、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等世俗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佛家的教义有十二因缘说、六道轮回说、三法印说等,都是合“三”之数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 “三”。一天六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一年四季,一季度三个月;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又分上中下三元,所以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之说;日常生活中关于三的成语、俗语有很多,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下五除二”,还有,三皇五帝、三教九流、三六九等、三灾八难、三足鼎立等等,可见,“三”在中国汉语数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与人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内涵丰富。
诚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这样说,一,代表出生;二代表成长;三代表繁衍。三,其实可以算是一个极数了。极,代表尽头,圆满,而“33”,给人的感觉好像是,物极必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才会有三十三是道坎之说吧。
谨以此文献给今年33岁的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