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04|回复: 1

两代人高考成本盘点:40年前5毛钱 今年4万 元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218

帖子

6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5
发表于 2019-4-6 2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终于,孩子们走进高考考场了。尽管高考 不是终点,闲暇之余,许多家长以高考为节 点“盘点”这些年的“教育账单” 有网友戏称“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 豆汤,高考花费5毛钱;80年代考前买套好文 具,花费10元钱;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妈妈 熬的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教、租宾 馆,高考花费5000元;10年代请一对一补课、 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4万元……”随着物价的 上涨,教育投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那么如今,一个小孩从小学到高考到底要 花费多少钱?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有家 长感慨道:“高三一年培优花了10万,上个月 就花了3万。”或许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如此培 优,但为了“鱼跃龙门”,中国父母几乎都不吝 花这个钱。 70年代 一本练习题0.5元 一碗绿豆汤 80年代 买套好文具10元 90年代 复习资料350元 喝妈妈熬的鸡汤 00年代 租宾馆5000元 请家教 10年代 订营养餐4万元 一对一补课 “那一年,父母高考” 上世纪80年代 今年45岁的张先生来自孝感农村,1987年 参加高考。 张先生回忆,26年前他参加高考时,早饭 只是啃的两根玉米棒,因为家在农村,父母都 没有在他高考的前夕进行特殊动作,顶多也就 是每餐加餐,保证他能吃饱。 买资料一共花了60块 付先生目前是一名医生,他是1988年参加 高考的。 付先生的父母都是医生,家里三代杏林。 付先生说,他参加高考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 还不错,但是在他高考的前一个月,也没有很 多刻意的行动,父母当时都很忙,奶奶硬是给 他加了一个礼拜的餐,无非就是餐餐都有肉, 尽管大人们都表示,想吃什么就提,但是每天 都扑在课本上的他,确实是没有那个心思,所 以,当初付先生高考,家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投入。 如果非要说高考投入,那就是付先生的父 亲花钱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为他买回了所有课程 的全套资料,60元,这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 投入了。 上世纪90年代 下馆子花了80元 舒涛,目前是长虹中学高三老师,他参加 高考的时间是在1990年。 舒涛说,他那个时期的高考,没有高考 房,考试间隙只在考点学校安排的地方休息一 下,当然,考前肯定是没有培优的。 考前的一个月,舒涛用了80块,主要是考 前跟他的同学们一起下馆子,大家吃得美味开 心,当然也不忘记交流一下当时的考前复习心 得。 补习化学花了300元 刘满玉,目前是一家私企的总经理,她参 加高考的时间是在1992年。她说,对当年高考 记忆最深刻的是考前一个月化学补习,担任补 习的老师就是她的化学老师,补习地点在老师 家,一共是6个同学,平时在化学这门课上成 绩都处于中等。妈妈事后老爱提醒她,要对得 起这300块啊,一定要在化学上多拿几分。 刘满玉说,最后高考,化学成绩还是不 行,那一个月算是白补了。
“这一年,孩子们高考” 考点附近租房3个月 只为高考两天孩子吃好没有培优,不添新 衣 考前一月花1000元 预订四星级酒店 三天花费5000元 尽力型 张先生儿子的考点安排在市十一中。本 来,张先生可以开着私家车送儿子赶考,但为 了让儿子找到最好的应考状态,上周末,张先 生便在十一中附近的一家四星级酒店预订了两 间房,一间单独留给儿子,每间房费用688 元。 张先生说,住在星级酒店,吃也在星级酒 店,三天下来,预计花费超过5000元。 张先生感慨,当初他那个“两根玉米棒子赶 考”的日子不复存在,正因为苦过,所以不想再 苦孩子,儿子从幼儿园开始,兴趣班每年花费 都要过万元;小学初中又忙于各种学科培优, 每年花在培优上的费用超过2万元;高中时儿 子开销更大,除了培优,儿子要穿名牌,还要 买电脑手机…… 张先生估算了一下,含学费、择校费在 内,他投在儿子身上的教育成本超过50万元。 舍得型 考点附近租房3个月 只为高考两天孩子吃好 当很多考生在为设计赶考路线发愁时,来 自硚口某示范高中的晓雪(化名)则显得很淡 定。上周得知分在市十一中的考点后,她特意 要求妈妈在十一中对面租了套两室一厅的房 子,“离考点近,不用担心考试迟到。最重要的 是,还有厨房,妈妈可以弄我喜欢吃的菜,感 觉就像在家里考试一样” 晓雪的妈妈说,高考只有两天时间,但房 东要求一季度一租,三个月的房租一共花了 7200元。“没有办法,为了孩子,花再多的钱 也值得” 家有考生,在“吃得饱才能学得好”这个朴 素的真理之下,晓雪妈妈不例外的化身为营养 师。这些天,晓雪妈妈几乎每天都换着花样给 她补充营养:鲫鱼豆腐汤,烧鸽子,她最爱的 妈妈牌特制豆腐丸……每天晚上消夜还有高热量 的烧卖、粽子等着她。 淡定型 没有培优,不添新衣 考前一月花1000元 长虹中学高三老师舒涛的儿子舒君楚,今 天高考。昨天,舒涛盘点了一下孩子考前这一 个月的经济账本:伙食费600元,高考房高考 二天吃喝预定320元,考后没有奖励措施,加 上零散的交通费用,高考前一个月的成本为 1000元。 舒涛说,儿子上高中以来就没有上过任何 校外培训班,培优这块基本是零费用。“他连我 对他额外的培训都没有兴趣,何况在外面参加 培优”。他本来还准备在孩子高考前为他置办一 身新衣服,不想却遭到了孩子的拒绝。“孩子说 不要搞那么隆重,他就当高考是一次模拟考, 心态放得很轻松!”关于考后的奖励,舒老师说 他们家的家庭教育一直保持平常心,无论孩子 考得如何,都不会对他进行额外的奖惩,“高考 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我们决定淡定地度过!” 高考投入越来越大 两代人教育成本相差2000倍 网上有一则这样的冷笑话:主持人采访一 位18岁的百万富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我没有受到什么正规教育,一直在家 里呆着。 主持人:“那一定是你的父母把你培养成杰 出的人才了。 “也没有,我父母也没教过我。18岁生日 那天,我父母把我叫到身边,给了我一个存折 说:"孩子,这是你不上学这18年攒下的学 费。"孩子, 我们暂且不去追究笑话的真实性,但是这 个冷笑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今孩子教育的投入 之大。 家住汉阳的周先生说,他读书的时候,一 年难得花5元钱,如今他的女儿就要高考,仅 仅上个月,“冲刺班”学费就花了近万元,女儿 十二年读书生涯,投入的教育成本保守估计至 少也有20万,这还不包括生活费。 周先生说,那时候父母对孩子教育方面遵 循的原则是凭个人的造化,考得上大学就继续 深造,考不上也无所谓。他就是凭本事考取汉 阳七中,1980年,恢复高考的第四年,周先生 应考,当天自己去自己回,吃饱了就满足了。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总共花的钱不超过 100元。”周先生回忆道,那个时候,学费一年 大概5块钱,有时候用不完学校还会退几角 钱,到自己高中毕业时直接教育费用不足100 元。 周先生的女儿今天就参加高考,光上个月 的“冲刺班”学费,就差不多上万元。他女儿的 成绩一直很好,小学和中学都是凭她自己的本 事考进区内最好的学校,这为他省下一笔不小 的支出。 周先生说,学校每个学期的学费在1200元 左右,学校的资料费每个学期也要1000元左 右,还有就是自己平时买资料的费用,这些都 只是常规费用,而培优费用所占的比例才是最 大的。就拿最后一个月高考冲刺阶段来说,女 儿每天都会有一次“一对一”的培优,每次两个 小时,一小时150元,一个月花了近万元,有 的时候花钱都找不到老师。 高考期间,他负责全程接送孩子,一条心 给女儿做“勤务员”。“一家就这么一个伢,为了 孩子的未来,我们愿倾其所有。 周先生跟女儿,两代人在高考前的教育成 本居然相差2000倍!为何家长不惜“重金”为考 生出钱出力? 记者连日来的调查中,一些家长表示,高 考成绩决定着孩子的命运,所以会不计成本地 向孩子投入再投入;其次,也有一些家长是为 了圆梦,自己没有读过大学,希望孩子来帮自 己完成心愿;还有就是花钱买安慰,父母该做 的都做了,如果孩子还考不好,就不要责怪父 母了。 业内专家却认为,投入越大,孩子压力有 可能越大,最重要的是,这个投入并非能保证 与实际收效成正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3

帖子

1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1
发表于 2019-4-6 2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段落,看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