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前言――-人有无限的潜能
要开拓潜能就不能怀疑自己的
1985年筑波技术博览会最热门的话题是结了一万三千多个果实的西红柿树.
西红柿树种在玻璃罩下的政府馆内,他在会期的短短数月间结出了一万三千个果实.
果树的孕育始于前年秋天的一颗普通的西红柿籽,后来枝繁叶茂.在开幕式时西红柿的
树冠仅5米见方,到闭幕式时都达到了14米.
西红柿引出了人们的许多话题,也许人们会想:这是特殊品种的结果,时遗传
工程特殊技术的结晶.然而这非同寻常的西红柿,却是由一粒极其普通的种籽发育而成,
并未经过人为的任何改良.
这是野尺重雄先生的研究成果之一.野尺是兵库县地筱山人,他对水汽耕种栽培法
进行了二十三年的潜心研究.利用这种栽培法,他开发了迄今人们难以想像的植物潜能.
水汽耕种栽培法的是无土栽培,即不在土里栽培而在水槽里栽培.所用的水和肥料
都很普通,成分是由这些水和肥料按一定的浓度溶解而成的.控制水温和水的流动,
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当然,首要的条件是要有充足的太阳光.最后剩下的就是西红柿的
省长了.水汽耕种栽培法意识到泥土会阻碍西红柿自然生长,于是重新了泥土
对西红柿的意义,并用西红柿所真正需要的东西来对西红柿进行栽培.
筑波博览会的西红柿是1984年10月开始播种的,随后,从中挑选长势最好的一颗拿
到水槽内去培育.85年1月底我到水槽前看时,西红柿还没有结果.后来,因天气不好,
日照长期不足,负责人似乎也十分焦急,担心西红柿结果不多.可是夏天一过,树上便
接二连三地张出了一个个西红柿.是否会超过一万二千个呢?我也密切地关注着.到会期
即将结束时,果实长势喜人.截至会期结束,据报道,树上已结出了一万三千个西红柿,
猜得果实数字最近的人还获得了奖品.
一株种在普通土壤里的西红柿,最多结果也就一百多个.通过水汽耕种栽培法种出
的西红柿,根茎和叶子比普通西红柿多好几倍,也因此很难接受到充分的日照.可是,
尽管它没有足够的太阳光照射,然而却依照枝繁叶茂,结出红红的果实来.也就是说,
为了充分利用光能,西红柿对它本身的技能做出了极限性的挥发.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发现,在此之前,不仅我们而且就是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人,
对植物的这种能力也一无所知.居然不用生物技术,不用特殊肥料也能实现植物的"超能
力"!野尺先生是一家名叫"协和"的塑料制造公司的厂长,而并非什么专家.但是他却让
一棵西红柿长出了一万三千多个果实,他向人们证明西红柿本来就有这样的能力,他向
人们证明人类自身蕴藏着有待开发的无限潜能.
我也曾经品尝这种如有魔法的西红柿,它比现有的西红柿要甜,而且水分充足,有
普通西红柿的味道.这种栽培西红柿的方法经过广大农业专家的努力,已经进入实际应
用阶段.现在,在超市里已经能看到这类西红柿的销售了.西红柿栽培的成功使人们开始
对其他植物进行试验,试验的成功与否将是今后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是否关闭了自己的无限可能性?
我从西红柿的试验成功便马上想到了人的问题.关于人的能力,过去人们一直争讨
不休,或曰遗传决定或曰决定.但是,西红柿的结果情况告诉我们:人的能力远远
不止于遗传和环境。人的大脑终其一生也不过利用了百分之几,连诺贝尔得主汤川秀树
的大脑也只不过利用了3%(我不知道根据是什么.).我对此事十分关注,也因此而疑惑不
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人为什么要拥有这多余的90%大脑呢?为什么不能利用这剩余
的能力?为什么不想方设法地去利用这剩余的能力呢?西红柿无土栽培的发现让我找到
了问题的答案.
以前,我有一个模糊的认识,觉得:只要我们将自己大脑的利用率提高1%,哪怕是
0.5%也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自从有了西红柿的发现后,我开始清楚的认识到,觉
得异想天开的事情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因为人类自身的认识有限,不能使自然赋予我们
的无限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想想看,如果人类的认识极大的进步,当今的科学技术能够回答大多数问题,那么
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许多人就会产生问题解决的错觉.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便会
发现:人类未知的领域还很多,不知道的要比知道的多得多.例如生命.尽管我们知道构
成人体的大部分物质是什么,但是不管我们如何去摆能这些物质,却不能让我们人为地
创造出一丁点的生命来.从我们这些外行人来看,专家学者似乎懂得人体的一切,其实
他们对的问题一无所知。
我们知道人类的成长实体创细胞裂变的结果,但是我们不知道这种裂变是根据什么
意图和什么设计方案来进行的.我们不知道:和感情是什么.是什么构造,如何产生,
又如何进行储蓄。认为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探测仪的人类就能了解自己大脑的生理构
造等,这种看法是想当然的.实际上,人类连自己最起码的睡眠和等机制都还没有
弄清楚呢?
说道人的成长,发育和的问题,我们能装作什么都懂,按以前的方式去思考吗?
我们能置之不理吗?在此,我想通过本书重新将这些问题提出来。
现代的受到误解
我对教育和养育幼儿有浓厚的,但却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和亲身的体验。不
过,就是现有的学问,没有人涉足的领域也很多,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门外汉,重要
的是能提出直观性的问题。在本书当中,我还大胆的陈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外行人的主观
臆测,有不妥之处,望专家和家批评指正。
最先打开我视野的是因开创"铃木法"而闻名世界的铃木镇一先生.关于幼儿学习小
提琴的利弊问题,当时曾经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幼儿不宜学习,它的理由是:
在日语环境中成长的,无论是谁都能通过阶段对日语的耳濡目染而说日本
语。日语这么难学都能学会,其他还有什么不是适宜的呢?
其次是从事汉字教育的石井勋先生.他认为:人必须从幼儿园开始学习汉字.为了印
证自己的主张,他多方实践,走过艰难的路程,并赢得人们越来越多的支持,最后是自
己的主张成为汉字教育的方法。
以前,人们不能轻易推翻沿袭至今的做法和常识。当有人象上面的两位先生发表自
己的主张时,会遭到人们的强烈的抵制.但是现在,人们对幼儿教育或早期教育的抵触
以渐渐消失。而且,应该进行早期教育的主张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但是,对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如误解和曲解还很多。我的任务不仅在于主张幼儿
教育,而且还在于纠正关于幼教的错误认识。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辩解,而且为了让更
多的人通过我所讲述的事情去了解,关心和开展幼儿教育。
研究幼儿教育二十年的所得
二十多年前,我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当时,从事仓储人造纤维的大原总一朗社长带
铃木镇一先生到索尼来,使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铃木镇一先生。铃木先生造访的目的是
为推广他对孩子的新式教育方法而前来寻找合作伙伴的。从那以后,我对铃木先生进行
小提琴早期教育的"魔力"一直惊叹不已。一个连自己名字都还说不清楚的小孩居然能娴
熟的拉出高难度的小提琴曲!这决不是强逼孩子学习的结果,看之孩子的高兴演奏,不
知怎得,我的内心不由得涌起一阵的感动和愉快来。
以次为契机,幼儿教育成了我终生关心的课题。首先,我在1971年写出了名为《幼
儿园教育,晚矣》一书。也许也有书名方面的原因,该书一出版就成了教育专家群起抨
击的目标:怎么能这么早就开始教育呢?!但是,该书拥有很多读者,很快便成了畅销
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仅在中国就发行了20多万册。
其次,我还写了题为《母亲从零岁开始的育儿法》一书。并通过创建于1969年的财
团法人幼儿开发协会,利用每月的杂志,讨论会和讲演一切机会,拚搏宣传早期教育。
其间,我拜访了许多从事实际工作和研究的人们,与他们进行讨论,并通过幼儿开
发协会进行实践性的尝试,从中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就这样,二十多年不知不觉得过
去了,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我深深的感觉到:从前的教育偏重于的开
发,只完成了"一半的教育",而把精神和人格的"另一半教育"给遗忘了。有关这方
面的问题,我写了一本书,叫《还剩一半的教育》。
说实话,本书是我对过去幼儿教育的反省。确实,从早期开始进行能培
养出英才和秀才,这一观点以被众多的教育所接受。但是,我发现真正的幼儿教育
不能从进行知识性的教育开始,否则就是错误的。书写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大家能够充
分理解这一点。
因此,本书不是一本母亲如何把新生儿培养成聪明的孩子的教科书。本书向大
家展现了尚未开拓和未知的领域,希望母亲们自己去思考,判断和尝试。这是我必须向
大家说明的。
我以年届八十岁了(本书执笔时),在有生之年,不可能把自己所思考的问题都一
一用实践予以验证。可是,不经过实践怎么能知道呢?正因为如此,本书最后没能拿出
一个明确的结论来。但是,我不知道今后要用几年才能弄清这个问题,但我一定要努力
探索,同时希望大家能明白我的苦心。
总而言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早期教育应该从心性和人品的培养开始,而不应该
放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这一点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应该把被人遗忘的"另一半教
育"放在优先位置,智能教育可以稍晚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