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的灵巧程度是大脑发育状况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的灵巧有多么地重要,而“”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
是怎样用手的
出生后6周内,手总捏成拳头,只在啼哭时,有时才可能张开一下。到了8周后,孩子张开手的时间多了,会表现出有意识的,代替了抓握反射。这时有些看到孩子抓东西不如以前有力时,感到很担心,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孩子是在新的技能,几周以后,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在此之前,孩子不想把手与手指的动作协调起来,只把时间用在手的外形、感觉和动作上。孩子会常常张开小手,一下手指,进行仔细的观察。从外表看,孩子好像在利用手之前一下手的。
在4-5个月时,孩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可能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并用双手抓住。
6个月后,孩子可以用双手抓住物体,或是将物体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但灵活控制能力还不强。这时孩子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并能根据物体的大小张开手。孩子特别喜欢感受物体,所以尽量给孩子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东西。在孩子躺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抓住自己的脚,再将其放在嘴里。但孩子不理解物体有什么用途,所以如果给孩子一个方块,他就会抓住它,如果再给他一个方块,他便会丢掉第一块,去接第二块。这时,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手学习吃东西。孩子的手一眼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能够抓起小食品,放在自己的嘴里,但放得还不太准。
8个月的孩子能把东西递给你,但还没有学会怎样松手、怎样给你。能完整地做出这一点必须在1岁以后,这时孩子可能喜欢从高处或是小车上故意让东西掉下去。
从8个月起,孩子的抓握精确性越来越好。到了9个月,不再把东西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而是夹在拇指与食指间。到了1岁后,孩子可以用拇指尖与食指尖抓起很小的物体。孩子可以把物体从―只手放到另一只手,两只手可以同时各拿一件物品。
到了8-10个月,孩子开始学习操作能力,可以在物品上进行挤、拍、滑动、捅、擦、敲和打。孩子用手探索所有的东西,包括等,并混合在一起,可以涂抹或倒出流质物质。孩子可以准确地把大多数固体物质放入嘴里,例如脚、手指、塑料玩具或盖子等。
随着孩子操作能力的提高,孩子不再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内,转而开始玩一些像拍饼这样的游戏。同时孩子也学会了―些社会交际能力,可以用手向别人告别。
你能做点什么?
触碰、抓握
新生儿的手是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状,他还不会抓住玩具,手的动作也只是将手放进嘴里吸吮,以后就是将手放在眼前细看,到3个月时可将两手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此时 手还不能主动张开。尽管如此,父母也要有意识地放一些带有细柄的玩具在他手中,如花铃棒、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刚开始可先用玩具去轻轻地触碰手的第一、二指关节,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待宝宝的手完全展开后,将玩具柄放入孩子手中,使之握紧再慢慢抽出。也可以等宝宝抓住玩具后,大人可握住宝宝的手,帮其摇出响声,同时讲“摇!摇!”以引起婴儿视听的关注。
除了让宝宝触摸和抓握带柄的玩具外,大人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进其手心,宝宝碰到手指就会无意识的抓住,一会儿便放开。大人还可以把铅笔杆、水果糖或其它光滑的小玩具放进他手心,让其抓住。
除了上面这些训练方法外,还可用宝宝的手去触碰某些物体,如吃奶时把宝宝的手放在母亲乳房上或脸上,让他触摸。抱着宝宝时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去触碰,以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感知活动。训练一段时间后他就会主动地抓握玩具。
这个年龄带柄易于抓握能发出响声的玩具比较适宜,如摇棒、哗铃棒、小摇铃、各种环状玩具等,装有珠子和小铃的玩具一定要结实,以防脱落后被宝宝误食引起窒息。
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三个月的宝宝能用眼睛看到自己的双手,你会发现在宝宝清醒时经常在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手会抓脸抓衣被,因此要在宝宝睡着后用指甲刀轻轻剪去指甲,不让他把脸抓伤,千万不要用手套裹住宝宝双手,因为他要用手来学本领。大人可在他手能够着处吊一个小球,大人拿着宝宝的手去拍打吊着的球,使球前后晃动,引诱宝宝再去拍它。宝宝伸出手时有时会因位置不对而经常拍不到吊球,但练习多次后他就会调整手的位置和伸出的长度,逐渐击到小球,击中小球,这是手眼协调的结果。除了拍打吊起的球外,大人还可以一手竖抱宝宝,另一手提起宝宝的一只手去碰房间里悬挂的一些物品,大人可以说一些话以提高宝宝碰物的,碰一下讲一句,如“碰得高,碰得响,碰一碰,响一响,碰一碰,跳一跳。”大人可以轮流举起宝宝的左右手碰物,当宝宝有些经验后,可被动主动相结合,逐步过渡到主动碰物,为以后主动抓握物体打下基础。
孩子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其次,通过动用玩具及操作日常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以后,幼儿便会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再次,幼儿通过手的操作,能进一步同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手巧,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做起:
孩子做手工
2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
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需从日常生活做起,父母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绢等,既培养了手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聪明的父母这时会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拿来一些废纸让他撕,给他一些木头和棍子让他敲,买来蜡笔教他学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他配盖,为他准备一些积木和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动手又动脑。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的一些小游戏
下面的一些小游戏或者简单劳动在中就可以办到,父母不妨让孩子多锻炼:
撕纸
拿五颜六色的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成条、块,并可以根据撕出的形状想像地称为面条、饼干、头发等等。如果家里有缝纫机,可以在比较硬的纸张上用缝纫机踏出针孔组成的各色图形,让孩子撕下来玩。
折手帕、纸巾
手帕、纸巾都是柔软的,可以随便折成各种图形,教给孩子怎样折出角、边,折成纸船、纸鹤、花朵、扇子等等。
穿珠子、纽扣
让孩子用线、塑料绳把各种色彩、形状的珠子、纽扣穿起来。随着孩子动作的熟练和精细化,珠子和纽扣的洞眼可以逐渐变小,绳子逐渐变细、变软。
夹弹子、糖球
让孩子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或者糖球一颗颗夹到其他的容器里,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换成颗粒更小的圆形豆子。
比划动作
在唱歌、跳舞、学儿歌的同时,可以教孩子用小手比划各种动作,把内容表演出来。
手工制作和生活自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自己系鞋带、拿筷子吃饭;给孩子准备小剪刀进行剪纸制作,玩插塑类的玩具等等都可以增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用左手?用右手?
许多专家认为,强迫惯用左手的孩子使用右手,会导致口吃、阅读困难或在感情上出现麻烦。
孩子是惯用左手还是惯用右手,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有些婴儿在一岁之前于使用两只手,到了一岁以后逐渐习惯于用右手或左手。有些婴儿很早就显露出要永久以右手或左手为主的偏爱。还有些婴儿开始几个月用一只手,过后,又转向用另一只手。
对这一问题颇感兴趣的家认为,不管孩子习惯用右手还是习惯用左手,这种特性是天生的,早晚要在每个人身上显露出来,而且约有10%的人惯于使用左手。这与家庭也有一定的,因此有些家里可能会有几个“左撇子”,有些家里可能就一个也没有。
许多专家认为,强迫惯用左手的孩子使用右手,会导致口吃、阅读困难或在感情上出现麻烦。因此,最好不要试图给施加影响,以免把有可能使用左手的孩子脑子里搞得一团糟。
如果你的孩子看上去惯用右手,或者左右手都行,那就假定他今后要惯于使用右手,把玩具拴在童车上靠近右手的地方,而且在给他玩具、食物和勺子时,尽量使他偏向使用右手。但是,如果他一开始就偏爱使用左手,或者说,如果今后他开始坚持使用左手,那就最好别同他争辩、动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