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大了点,只谈点个人的感受,因为最近看到很多类似的帖子。
人们常常提到令人上瘾的三大毒品,即毒品(海洛因等)、、。都是欲罢不能,耗尽资财的玩法,而登山在我看来与前两者的区别很大,它会上瘾,但并不一定比旅 游开销大多少,甚至更少,而往往也是会上瘾的。
登山的三大要素:兴趣、时间、费用。套用在旅游上是完全一样的。有人会说旅游有省 钱的玩法,登山也一样,只是省钱要建立在经验技术等实力基础上。
我一直是工薪族,算是中偏上的档次,八四年开始自助,基本没有参加过旅行团, 但经常关注旅行团的路线和价格。一般旅行团很少有长线,而我出行即使是八十年代也 会在一个月左右,自己把那些短线连起来,为了节省时间和钱就乘夜晚的火车,计划会 在出发前认真的查列车时刻表和旅游资料并列出详细到小时的行程表,食宿费用是定一 个不可超越的标准,当然计划中的费用会有一定量的备份以应付特殊状况。那时候没有网络,旅游书更多的介绍天安门之类的人文景观,而我想去的地方很可能在书中只有一句话,有时是报纸上见到的一则新闻。
新马泰热起来的时候旅行社收费约一万元,两年前热起来的时候旅行社的一周团约 收费七千元,还有后来热起来的车旅行团,无论是长线或是短线,费用都会让你吓一跳,如我99年参加的、西藏、自驾车团(我不算团员),全程一个月费用是三万元,此前某团同路线报价达六万元。如果是自助所有路线的开销都起码打对折。各旅行社特种旅游团参加的人远远比现在登山的多,除了认知和普及的程度不一样外,爱好者将差异点瞄在了花费上。
登山主要的开销分两类:装备和实施。
装备不外乎宿营防寒装备和技术装备,一个人的装备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精打细算一万元能打住,好一些的一万五也足够了,何况这些装备通常都能使用五到十年,甚至更久。(3000元、衣物3000元、炉具1000元;靴1500元、1200元、安全带锁具上升器1300元、眼镜手表1500元,这是基本登山用品,如果再发烧一些,加 上用小冰镐和冰锥等开销就在一万五左右,如果手紧一点,手表可省去,炉具标准低一些,就在一万元左右了。)
在实施方面,先期参加培训班或登山节等等,单位时间的费用并不比旅行团高多少,而 在你掌握了基本的登山技能后,就可能参加AA制登山队或自组队,由于进山后住的是帐篷、吃的是方便食品,这段时间也没有交通开支,主要的开销是食品和公共消耗装备。
如果开始投入约一万元参加技能培训和初次体验,后面的登山算路费每座也不应该超出五千元(高度、难度和进山路线不太复杂的话),现在一个较长的自助旅游路线不可能 低于这个数字。而你常规购买的登山装备能保证你用这种消费登十年的山。如果算上增长率,自助的旅游和登山也是差不多的,商业的旅行团和商业的登山队也是差不多的。
一个旅行者也有装备的问题,宿营和防寒占一定的份额,只是标准低一些,摄影器材是 必不可少的,我十年前换了两套,就远远不只一万五。下面我来比较一些具体的数字:九四年我第一次利用四十天的时间到新疆和西藏,纯自助的开销是八千元,九五年去西藏一地五十天纯自助约一万两千元(当时租车比现在要贵)。九九年我利用四十天的时间参加新疆的和的AA制登山队费用约八千元,可以看出它的消费只是四年前的自助旅行水平。我知道很多人出门旅行动僦上万元,如果一次出行降到五六成的水平,在前期先投入一些也是不为过的。
大家知道和攀冰是运动爱好者夏、冬季的一种运动和乐趣,如果在基本登山装备的基础上加上一根绳子约一千元,就可以和三五同好达到自助运动的目的,以北京为例,目前商业性的这种活动收费不低于三百元,性质的收费不低于二百元。如果自己约三五好友,只需负担路费和食宿,通常不超过一百(以前我曾带人玩两天最后平均只有六十元),这样即使每周末都出去也不至于感到经费很紧张,如果说节约的话这笔钱投在前期也不为过。有了装备还会促使自己去使用它,对于熟悉和掌握相关技术更是大有益处。
这里我对自助旅行和自助登山作了比较,同样商业旅行团和商业登山也是可作类似的比较的(首先是价格上),凡商业活动组织者都要对其质量和安全有相应的承诺,而参加者乐得逍遥,所以它和纯自助的方式是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一些人乐于参加旅行团或商业登山队的原因,何况如果是登山还能向教练学到很多的技术和经验,这对于初段的爱好者还是有必要的。以今年国家队组织的慕士塔格商业队为例,教练和后勤人员与队员的比例是一比一,还正在考虑队员突发高山病的下撤问题,而自助登山的危险就大了许多,去年王超突发高山病,队友欧阳一人是无法救他下撤的,幸好得到国际友队的帮助,而这种侥幸在商业队中是要以充分的准备来取代的,从费用上看这次活动确实比我们九九年的活动要高出几倍,但从组织的严密性方面区别也是很大的。还有一个自愿和选择的问题,参加商业队的人多数是出于安全、学习和少*心方面考虑的,而我们当时很多事只能靠自己来做。
九七年我为了参加武地大的希夏邦马登山队,准备了全套的装备,当时根本没有商业队 一说,我是因为我的教练朱发荣老师的关系得到许可(算编外队员),当时想的就是一个向高手们学习的好机会,但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没能去成,后来听去成了的另一编外队员老李谈山上的事,对于我只有后悔和强烈的想参加什么队伍进山,而当时民间就几乎没有登雪山的队伍,无论是不是商业队。而现在随着登山运动在国内的认知推广,各种形式的登山队伍多了起来,可供参与和选择的登山队也多了起来,但这还是有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任何队伍和个人都希望找到具有相当经验和实力的成员和队伍,如果做不到而你又想登雪山,那你只有去找商业队,因为他们的义务就是带新手入门。从另一 方面讲当一个登山爱好者技术经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你被接受或选择的范围就要大的多,而先期打基础也是必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