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4-14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记:
某日忽然发见箧中一册旧书《钱塘江纪行》(浙江教育出版社1981年12月版),原是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杭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在1980年编写的,其中第五单元为“兰江和兰溪”,它恰好记录了“改革开放”以前当地的一些重要历史信息。略云:
据县志载,当年山上古木苍天,怪石嶙峋,山崖之间兰茝丛生,芳香四溢,周围几十里,都可以闻到兰香,故有“春水碧泱泱,春兰覆水香”之句,民间还有“兰香扑鼻,十里不绝”的传说。因此,横山又叫“兰阴山”。钱塘江水从兰阴山东麓流过,古时沿岸又多长兰花,所以这一段干流就叫兰江,又称兰溪。县邑因江得名而称“兰溪”。
(兰溪)一度成为资本主义商业畸形发达,水运繁忙的著名港埠,有“小上海”之称。民间曾流传着“小小兰溪赛苏杭”的说法,就是指那时兰溪镇的繁荣景象。可以和闻名天下的苏州、杭州比美。但是在历代反动阶级的长期统治下,兰溪始终是一个典型的消费性商业城镇。在这里,少数有钱阶级享尽富贵,广大劳动人民受尽贫穷困苦。当地民谣唱道:“富居高楼饮美酒,穷人流落在街头”,就是那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一九四九年五月兰溪解放了,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从此,兰溪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辉大道。
真是山水如词,风光如画!
难怪当年袁枚(1716—1798年)游此有《过桐江》诗云:“兰溪西下水萦回,分付船窗面面开。紧记心头须早起,明朝无数好山来。”可惜《钱塘江纪行》的作者对于兰溪这一在历史上浙、皖、赣、闽商船云集的“著名港埠”的情色往事,只引用了前人“江上歌声乱笙笛,栏杆画舫纷如织”一句诗来描摹。不过,在三十年前“思想”尚未“解放”的时代语境下,能用这样一种方式把史实反映出来已是不很容易了,尽管当时许多缺乏阅历的读者已经读不出其中的“潜台词”了。
(本文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