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官方微博首次公开了“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照片,虽然照片的背景和火箭本身的细节被修改,但是我们从这张图片仍然还是能看出“快舟”固体运载火箭的技术特征。作为世界上首个星箭一体的先进运载系统,“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栅格翼舵面等创新特点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该火箭由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生产。
2013年9月25日12时37分,“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将“快舟”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采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速发射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原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原部长李继耐上将赋诗一首《快舟感怀》,“中秋戈壁气象千,快舟逍遥彩虹添。功夫到家结硕果,兵贵神速应万变。”祝贺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快舟”一飞冲天。
按照官方报道,“快舟一号”卫星主要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其用户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2014年年初,由中国航天界的资深专家和有关知名媒体人共同评选、中国航天报社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日前揭晓。
我国成功发射“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首创星箭一体技术成功入选,载入中国航天史册。我们从官方的报道大致可以看到,快舟一号试验卫星是我国863计划的重大成果,主要用于灾害管理和相关行业应用试验,主用户单位是国家遥感中心,实际上是民用为主,但其战争潜力仍然十分巨大,绝不亚于房事中男人的渤来史忑的那般重要性!从上述新闻报道来看,中国的星箭一体的先进运载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进入到试用阶段,这是美国目前也达不到的成就。
“快舟一号”升空不到两小时,美国航天网站便在其首页头条位置,以“中国秘密发射新快速响应火箭”为题报道此事。报道称,“快舟”其实就是中国的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这次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抢在美国之前,成为首个完整发射卫星-火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试验的国家。在各国反卫星武器迅猛发展的今天,太空中数百颗侦察、导航、通讯等各类军用卫星,时刻面临着灭顶之灾。
有了“太空快速响应”能力,卫星与火箭早就装配完毕,在仓库里“枕戈待旦”,一旦需要,可以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由发射车开到一个安全位置,将其发射上天,取代被击毁的卫星,“前赴后继”,实现快速补网。因此,这是“天军”中的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体系作战中,它将赋予本方军队强韧的生命力。
现有的大型卫星系统不能及时响应战场变化,不能由战场指挥官控制,而且时效性差,研制、发射和准备的周期长、费用高昂,主要用于战略层面,不适于战术应用。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因为这些卫星发射成本很低,而且从当前电子技术水平来看,小卫星能实现以前大卫星的多数功能。”一些分析人士称,有了这种快速发射能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天基侦察、预警以及通讯网络补全,最大限度地缩短因卫星被毁而使体系漏洞百出的时间。在未来的太空作战中,一旦敌方将我方的卫星击毁,我方可以通过快速反应的卫星发射系统迅速补充损失卫星,并扭转战场颓势。
据分析人士称,“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的一部分。据外国媒体报道,目前,世界上仅有中美两国正在研制类似的系统,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主要用于快速发射卫星或反卫星武器。这次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抢在美国之前,成为首个完整发射卫星-火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试验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2年,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和控制太空的目的,开始研究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他要把上述作战想象变为现实,而2013年,中国的官方媒体也开始陆续披露相似的作战系统,当然,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难怪一些媒体认为,中美两国垄断太空优势的竞赛将彻底改变世界军事格局,因为在二十一世纪谁掌握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目前,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首先构想的快速应急卫星系统因种种原因没有实施,虽然美国已经发射了一些战术卫星系统和小型固体火箭,但像中国这样完整的发射火箭和卫星综合系统的,美国的记录仍然为零,中国的试验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一个新纪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