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是因为出生在英雄主义蓬蓬勃勃的年代,我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
儿时的我崇拜英雄,特别喜欢看描写英雄的连环画,什么《渡江侦察记》《刘胡兰》《铁道游击队》等,都要反反复复看上十几遍。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上学路上常常飘荡着我与同学讨论英雄的声音,无数个夕阳里我在为赵云的长坂坡之战担忧,淅沥的雨声中不时传来我为关羽、张飞的叫好,漆黑的夜里我梦见自己在古战场上奋力厮杀。浓浓的书香为这个物质匮乏的岁月添上了一缕温馨。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接触纯文字读物。我看过《沸腾的群山》《激战无名川》等书。每次家里卖猪,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因为我可以买一本书了。我读了冯德英的《苦菜花》、曲波的《林海雪原》等书,一边读一边认真地把精彩的词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冯大娘(仁义嫂)、杨子荣、少剑波……一个个英雄的名字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尽管我那时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乡村少年,我稚嫩的心灵还是被英雄喋血的壮举深深感动着。
上了高中,我开始大量地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书让我热血沸腾。在众多性格不同、姿态各异的英雄中,我最钦佩的是郭靖。他武功出神入化,本可以轻轻松松苟全性命于乱世,然而他放弃一己之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直至最后在保卫襄阳之战中,与襄阳城同归于尽。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便是“侠之大者”。我欣赏英雄,出现在刀光剑影中而实力超群的强手,是我心头最佩服的对象。偶尔不禁天真想象,手执一把绝世宝剑,踏风行走,对着强劲对手时,亮剑无声出鞘,闪闪剑影,眼前就是一片尸横遍野。我奋力震动剑刃,血腥飞走,看看自己剑下的亡魂,如死神般狂笑,拂袖轻步,消失于漫漫长夜之中。
进了师大,自命不凡的我幻想自己能成为英雄,于是,许多名人传记摆上了我的案头。《范仲淹传》《周恩来传》《拿破仑传》《华盛顿全传》等等,让我高山仰止。我欣赏范公的文武双全,既能创作豪气冲天的诗词,又能让西夏人胆战心惊;我欣赏一代伟人周恩来,既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又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我欣赏拿破仑的天才,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我欣赏华盛顿的激流勇退,忠于爱情,廉洁奉公……英雄的动人故事让我荡气回肠,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更让我的英雄梦愈发强烈。英雄成为了我生命的经典和楷模,在超越自私、懦弱与死亡以后,英雄在我记忆的旷野上傲然伫立。
踏上工作岗位后,领导的误解、爱情的失落、生活的烦恼曾让我一度消沉,我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英雄梦。这时,书香送来阵阵慰藉,抚平我抑郁的心灵。我重新开始在书中编织那个童年的梦。我再读柳青的《创业史》,梁生宝自强不息、勇于奋进的精神震撼人心。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能使村民们早日过上好日子,他主动外出去买稻种、吸收白占魁加入农业社组、耐心帮助梁三老汉、正确处理与郭正山的矛盾……这份追求执着的精神造就了他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成为了时代的英雄。梁生宝的成功让同样是草根出身的我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网络的发展让喜欢阅读的我如虎添翼,我尽情地在网络作品中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明末行》《明末边军一小兵》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山河破碎,内忧外患,我化身为中华大地上的普通一员,力挽狂澜于既倒,救民于水火,富国强兵,唱出了一曲曲惊心动魄的英雄赞歌。当英雄的壮举一次次雷鸣般撞击我的心灵之门时,我感到自己精神的羽翼格外丰满与纯净,仿佛有一股汹涌的激流从我干涸的心野上奔腾流过。
我可能永远不能成为英雄,但因为有书,因为阅读,因为英雄梦的存在,我精神的羽翼将无法被暴风骤雨所折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