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了流行于餐桌并不让人陌生,笔者在孩提时代,也常和小伙伴外出爬树捉了知了,带回家经过大人的烹饪加工就成了一道难得的美味。并且,知了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它的身躯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的蛋白王。此外,知了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不仅可生津止渴、抗菌降压,甚至还可壮阳补肾。而且,知了是出了名的害虫。当它从虫卵变成小小的幼虫落到地面后,就会钻进土壤、钻到树根边,靠吸食树根汁液过日子,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变成知了后又用它尖细的口器刺入树皮吮吸树汁,并招来各种蚂蚁、苍蝇、甲虫等一同享用,当一棵树被知了刺了太多的洞,就会树汁流尽而枯萎死亡。
由此可见,永康人日食知了5万吨,不仅提高了日常饮食的营养水平,同时还为保护永康的绿色树木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如此巨大的知了需求量和一斤知了上百元的高经济回报,会不会导致个别知了捕捉者在捕捉知了时采取非常手段,比如不惜一切爬树砍树只为一只小小知了,或者喷洒药水将知了迷昏毒死方便将其收入囊中?这些做法不仅会为知了捕捉者带来安全隐患,还会破坏树木的生长,甚至还会危害知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此外,大量捕捉知了,会不会造成知了这种生物的灭绝?虽然知了是害虫,但是它既然存在于自然界中,没有泛滥成灾,那么肯定就有它存在的意义。比如那些微小的放线菌,会改变土壤让植物更容易生存,那些不会动的生物,也会改变大气使自然界的生物更加丰富多彩。因此,知了的存在对于自然界肯定有着积极的作用。还有,有关知了的文化也源远流长,知了在我国古代象征复活、永生和纯洁,因此不少诗人借用其来吟诗作对、抒发情感,由此诞生了骆宾王《在狱咏蝉》、李商隐《蝉》等传世佳作。另外,知了的高歌一曲也为大自然增加了浓厚的情意,被人们称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如果在多年以后,我们给子子孙孙讲述什么是知了的时候,只能通过图片、影像、录音等来表述了,这将是多大的遗憾呀。
还有,永康人吃知了,有人是因为知了营养价值丰富、味道可口,恐怕大部分人还是因为面子心理在作祟,因为知了价格不菲,请人吃饭时来一盘倍儿觉得有面子,不然市民朋友不会发出“招待客人要是没一盘知了,还真不好意思”的感慨。当然对于面子心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毕竟适度讲面子还是有好处的,适当给人留面子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是,要面子的同时要坚持原则、有所节制并估计后果,万不可为了一时的面子而吃多了知了导致过敏、中毒等病症,更不可为了一时的面子而伤了自己的荷包,断了知了的活路,毁了美好的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