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07|回复: 0

买理财产品要先看“出身”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218

帖子

6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5
发表于 2019-4-6 2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持续发酵的中国银 行间“钱荒”已暂告一段落。但在 当时,不少银行为了应对流动性 短缺,集中发行了大量短期高收 益理财产品,使得高收益理财产 品再度引发关注。
但就在今年上半年,有关理 财产品的负面报导接二连三。5 月,交通银行2011年发售的一款 私人理财产品“得利宝·至尊18 号”到期引发纠纷,该产品不仅没 有兑现预期收益,甚至还出现了 本金亏损。稍早的今年年初,华 夏银行上海一家支行因其员工销 售的一个理财产品发生违约事 件,遭到了投资人的集体维权。
支持投资人维权声音占了主 流,几乎一边倒的舆论压力,对 于促使当事银行尽快平息事件产 生了较大的影响。从当事投资人 的角度看,为了达到维权的目 的,采取一些相对激烈、吸引舆 论关注的手段,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就事论事,我却不能完全赞 同这些投资人的全部主张。
以华夏银行为例,华夏银行 在销售环节上确实出现纰漏,但 对该产品的违约,银行却不需要 承担相应责任,因为该产品根本 就不是当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 品。投资人在该产品上投资失 败,却要银行负全责的维权主 张,如果真进入法律解决程序 中,恐怕赢面微乎其微。
投资人购买理财产品,目的 在于自身财富保值增值,不过投 资有风险,一旦购买的理财产品 出现亏损甚至违约,却一味的向 银行追责,虽不排除投资人减少 损失的可能,但如果投资人从一 开始就从源头上避免购买这些可 能出现问题的高风险“理财产 品”,那么就能避免维权的麻烦和 自己的损失。因此,我要给购买 理财产品的投资人一个忠告,购 买前,一定要看理财产品的“出 身”,明辨投资产品的实际类型。
产品“出身”不同,法律定位 不同,其风险收益也会各不相 同。
大家日常谈论的理财产,其 实并没有明确的涵盖范围。狭义 的理财产品就是指商业银行发行 的理财产品,这是在银监会的相 关文件中可以找到定义和规范文 件的,文件里也简称“理财产 品”。不过大家需要注意,“银行 发行的理财产品”和“在银行销售 的理财产品”绝对是完全不同的概 念,这也正是某些人故意混淆概 念的一个关键点!
广义上的理财产品,几乎可 以涵盖所有的间接金融投资产 品。这些投资产品都可以被冠以 某某理财产品的名称,例如信托 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保险 理财产品、股权投资理财产品等 等,当然也包括银行理财产品。 表面看,都是理财产品,但是实 际上它们也各有其不同的“出 身”,确切讲,是不同类型的金融 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相应规 定,发行的具有代客理财性质的 投资产品,同时也会有属于自己 的规范名称。如信托公司发行的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发 行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保险公 司的保险产品、投资管理公司管 理的合伙制基金等。
上面提到的各种投资产品, 往往会以各种理财产品形式,与 银行理财产品一起,在银行向客 户销售。这实际上是银行的代销 行为。在银行销售这类产品的人 员向客户介绍产品时,常会使用 理财产品的称谓,模糊其与银行 理财产品之间的区别。这也利用 了一些投资人对于理财产品概念 的不清晰和观念上误区,认为只 要是在银行买到的理财产品,就 都是银行理财产品,都不会也不 应该赔钱,出了事银行就要负全 责。这显然是某些从事销售投资 产品的人员,利用投资人概念上 的混淆,并借助投资人对银行的 信任,提高自己产品的安全形 象,从而向投资人传递一种模糊 的观念。
至于这些投资产品本身风险 几何,是否会赔本,确实需要详 细分析。如果能正确理解投资产 品的风险并掌握相关市场情况, 其中不乏很多投资良机。例如过 去几年,不少投资人很容易购买 到年化10%收益率的信托产品, 且风险几乎为零。而银行理财产 品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属性不同, 也分有本金风险、有几乎确保收 益不同类型的产品。按照相关规 定,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承诺超过 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因此几 乎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全是浮动收 益产品,如果投资人对银行理财 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很难从字 面意义上对产品进行分类。银监 会出于监管以及保护投资人的考 虑,在销售环节上要求用统一规 范的语言向投资人揭示风险。虽 然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 人的利益,但是实际上标准模板 下的风险揭示话术,很难让一般 的投资人很好的区分理财产品可 能隐含的市场风险和仅存在于理 论可能上的风险。
不少投资人会被风险揭示的 语言“吓倒”,要么需要销售人员 更加详细的解释,要么干脆放 弃。如果严格按照说明书以及风 险提示理解每种银行理财产品, 投资人想要追求零风险的投资, 恐怕只能购买一些比定期存款利 率高一点的保本理财产品,风险 固然很低,但同时也会错失很多 性价比更高的投资机会。
每种投资产品的风险属性都 会随政策以及市场的变化而变 化,通过详细的分析,帮助投资 人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偏好的投资 产品。前提是,购买理财产品 前,首先要清楚产品的“出身”, 要明白购买产品时是跟谁签的合 同。厚厚一本合同,很多人即使 通读一遍,也未必能明白其中含 义,但看明白最有法律效力的公 章是哪家公司,相信并不是难 事。只有弄清楚产品的真实身 份,才可以进一步考虑产品本身 风险、收益特点,从而决定是否 购买。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属于融 资类的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量 最为庞大。该产品最典型的特征 就是有一个固定产品期限,大都 在2个月到1年不等,同时还会有 一个固定的预期收益率,这有别 于收益区间或收益上不封顶(上 不封顶意味着下不保底)。此类 产品主要投资方向是标准化债权 资产和信贷资产收益权等,目前 的收益率区间在4%~6%左右。 产品名称中带有“保本”字样的产 品,通常会比同类型非保本产品 收益率低0.3~0.5个百分点。虽 然此类产品按照相关规定不能承 诺保本或保收益,但是其本金和 收益的安全性是最有保障的,至 今为止,还未出现任何关于此类 产品违约不能正常兑付的情况。 此前一些报导中提到的“零收 益”或者“亏损”的银行理财产品, 则都不属于固定收益的产品,而 是属于投资类浮动收益或结构性 理财产品。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 人,可以到银行放心购买固定收 益类的银行理财产品,选择期限 合适且收益较高的产品即可,不 必过多考虑产品实际投向和保本 承诺。但是要考虑期限短的产品 到期后再投资接续问题,因为产 品空档期也会摊低整体的资金收 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