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柄
的琴声
悠悠琴声,何人还在黄昏后,
身背琵琶沿街走。
淡淡月光,长衫飘飘摆青袖,石板路上人影瘦。 瑟瑟秋风,步履缓缓出巷口,
蜿蜒又上小桥头。
寂寂街市,灯火微茫映画楼,朗月高照崇安口。 徐徐抖弓,琴声低吟人仰首,
要听新闻不用愁。
幽幽琴音,二泉映月曲调悠,如泣如诉心泪流。 铮铮弓弦,急风骤雨听松吼,
大浪淘沙存清流。
悠悠一息,憔悴琴魂作漫游,
平生事啊难回首。
蹉蹉岁月,谙然消逝人烟留,
青丝转瞬变白头。
飘飘独行,举目不见亲和友,借问知音何处有。 凄凄晨昏,风雨泥泞常相伴,屈辱苦难总相守。 曲曲心声,酒楼人散余韵留,且莫说壮志难踌。 悠悠天地,胸中自有歌千首,
都为家乡山水留。
唯唯情久,五洲四海烽烟收,
家家户户笙歌奏。
哀哀病扰,此生坎坷似黄鹤,
一抔净土映山留。
绵绵此情,天涯芳草知音有,
琴声还伴泉水流。
阿炳简介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岁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
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49年7月23日无锡解放。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的《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3 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等乐曲录音
。
后来《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中央音乐学院后来再度前来
索取
录音。
可惜,阿炳却因贫病交加,无钱医治,于
当年的12月4日逝世,终年57岁,其墓后来移葬锡惠公园映山湖畔。
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央音乐学院或政府不先抢救阿炳的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不朽的民间音乐家,在他62周年的忌日(今天),以此长歌记忆他的苦难,唤起人们心头的爱,赞颂他的品格,让我们聆听他那永不消逝的琴声吧!
张果老再次修改于庙港
2012年12月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