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51|回复: 0

信贷激增会不会埋下通胀的隐患?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508

帖子

15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6
发表于 2019-4-10 1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行信贷已连续三个月高速增长,今年1月更是创下历史纪录。怎样看待这种高增长?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企稳回暖?会不会埋下通胀的隐患?

总 量
    ■17天的贷款投放相当于去年全年投放的1/3
    ■四大外因和四大内因导致信贷激增,增势难以持续
    1.62万亿元!最近出炉的1月份新增贷款数字,使此前各种“大胆”的预测都显得保守了一些。
    这样的数字堪称“天量”:2009年的1月,前有元旦,后有春节,有效工作日仅短短17天,人民币贷款竟增加1.62万亿元,创下了月度新增贷款的历史纪录,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3!
    信贷激增,并非几家银行的“个别冲动”,而是绝大多数银行的“集体行为”。“2004年以来,工、农、中、建四家国有银行的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一般为40%—50%。今年1月,四家国有银行新增贷款7600多亿元,占比为47%,与近年来的占比基本吻合。这说明在贷款投放上,并非国有银行单兵突进,而是各家银行普遍增长。”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靳彦民说。
    在江苏,1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2604亿元,新增额居全国第一。“除了外资银行贷款略有减少之外,各类中资银行的贷款都在快速增长。”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也这样表示。
    靳彦民估计,1月份整个银行业的信贷投放占全年信贷增长目标的比重平均在30%左右。
    事实上,银行信贷已连续3个月驶入“快车道”。去年10月,信贷投放仅1819亿元,此后一扫疲态,11月反弹至4769亿元,12月更是攀升至7718亿元。
    银行信贷为何“井喷”?业内人士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外部原因有四:
    ——政策的调整效应。近年来,有关部门对银行信贷一直实施严格的总量约束。去年11月,为了扩内需、保增长,我国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部分被压抑的贷款需求集中释放,形成了爆发性的增长。“这好比打开闸门,洪水自然会猛烈宣泄,过一段才能逐渐平稳,贷款快速增长正是这种政策导向的结果。”靳彦民说。
    ——客户的巨大需求。一季度是企业备料、项目开工的高峰,加之扩内需、保增长的4万亿元政府投资项目纷纷启动,带来了庞大的信贷需求。
    ——同业的激烈竞争。对银行而言,4万亿元政府投资项目中毕竟不都是优质项目,银行必须“先下手为强”。
    ——地方的潜在压力。“现在的地方政府很聪明,他们不直接干预金融,但经常开会、通报,看你的信贷投放了多少。我们的分支机构在人家地盘上,况且政府手里又掌握着大量的信贷资源,银行怎能没有压力?”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门的人士坦言。
    内部原因也有四:
    ——财务压力。在“早投放、早受益”的思路下,银行信贷投放往往集中在年初。“最近几年,建行一季度的信贷投放要占当年计划的50%—80%。”靳彦民说。
    此外,一方面,受资本市场震荡等影响,存款出现定期化趋势,使银行的付息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取消信贷规模控制后,资源的稀缺性下降,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减少,这样一来,存贷款实际利差在缩小。银行必须做大贷款规模,以量补价。
    ——资金压力。时下,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增加较快;央行不断释放流动性;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国内市场收益减少,银行债券投资减少、头寸增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银行的资金十分充裕。“在国有银行,可以说到了‘流动性泛滥’的程度”,一位国有银行的人士说。
    ——考核导向。不少银行修改了内部考核指标,有的甚至取消了内部存贷比限制。同时加大了反映市场竞争能力的市场占比等指标的考核权重。
    ——政策博弈。一些银行的分支机构担心总行政策变化,控制贷款;一些银行则担心监管部门政策变化。于是,多少有种跑马圈地、先把贷款规模占上再说的心态。
    正是在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信贷列车才高速驰行。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些因素中有些比较特殊,难以持续。随着政府投资项目中优质项目的信贷配套接近尾声,届时民间投资可能仍难复苏,将导致信贷增长逐步回落。“信贷激增的势头在一季度还可能保持,到二季度以后就会趋于平稳,到下半年贷款增速在一些区域和银行可能明显放缓。”靳彦民说。
    值得指出的是,现行的人民币贷款统计口径包括票据融资,1月份1.62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高达6239亿元,而去年1月仅为185亿元。因此,按照现行口径,贷款同比多增了8141亿元,但如果按照剔除票据融资后的非贴现贷款口径,贷款同比只多增了2110亿元。“去年这时控制规模,今年则是鼓励放贷,在完全不同的形势下贷款多增了2110亿元,其实不算太多。”靳彦民说。
    结 构
    ■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铁公鸡”项目,中小企业获益不多
    ■票据融资活跃是银行和企业两厢情愿的结果,不排除少数企业套利
    1.62万亿元新增贷款中,最值得剖析的是5229亿元的中长期贷款和6239亿元的票据融资。
    各方面迹象显示,5229亿元的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铁路、公路、机场等4万亿元政府投资项目,业内称之为“铁公鸡”项目,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并不多。
    工行曾发布报告披露,1月份该行各项贷款增加1171亿元,其中项目贷款增加693亿元,主要支持了电网、铁路、核电、公路等领域的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据江苏银监局统计,江苏各家银行加大了对有明确政府或国企背景支持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和公用事业项目的投放力度,使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在常州,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新增贷款中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高达64%;中信银行南京分行自去年11月以来,累计发放的人民币对公一般性贷款中仅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就占34.6%。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说,在1月份的新增企业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持“铁公鸡”项目;票据融资大多面向信用好的大企业;只有3404亿元的短期贷款,刨掉大企业贷款外,还能有一些给中小企业。“虽然贷款总量大增,但中小企业不一定能感觉到资金面的放松。”
    不过,郭田勇也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可以理解。这是银行响应国家号召,支持扩大内需的结果,同时,银行又是逐利的,质量较好、风险较低的政府投资项目自然是首选。“至于中小企业贷款,一方面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银行十分审慎;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不少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也在萎缩,因此增长不是很快。”于学军说。
    再看6239亿元的票据融资,这几乎占到新增贷款的四成之多。“票据融资活跃,事出有因。”于学军说,从银行层面看,票据贴现风险较低,一来可以做大贷款规模;二来可以作为调剂,将来非贴现贷款增长了,可以减少票据额度转移给后者;三来目前票据贴现率折合年利率约为1.6%左右,而银行存放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仅为0.72%,银行愿意将富余的资金千方百计“贴”出去。
    从企业层面看,受宏观经济影响,企业财务实力和支付能力下降,为减轻成本负担,维持基本生产,不少企业选择了整体费用相对较低的票据融资而非实体贷款。此外,不排除少数企业利用票据融资的低利率进行套利。“现在3个月、半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71%和1.98%,可能有企业以1.6%的利率贴现融资,然后再将融入资金存回银行套取利差。”于学军说。
    三 问
    ■不必担忧信贷激增,但不妨引导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票据融资监管
    ■信贷激增有利于经济企稳,但中国经济真正回暖还有待时日
    ■信贷激增对价格上涨可能有一些压力,但短期内不必担心通胀问题
    面对信贷激增,人们最想问这样三个问题。
    问题之一:这样的信贷激增正常吗?
    “本轮信贷激增是宏观政策调整、政府投资项目启动、银行惯于早投放等多个因素碰头的结果,并且可持续性不大,还不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因此是基本正常的。”于学军说。
    他认为,经过股份制改革后,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已大大增强,不会不顾风险地盲目扩张信贷;同时,由于新增信贷主要是政府投资项目贷款和票据融资,这也降低了信贷资产的风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相对较少,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表明银行实际上还是很谨慎的。”
    “银行绝不会为了增加投放而降低标准”,靳彦民说,“宏观政策调整后,我首先想的一个问题就是:信贷投放从刹车改加油了,应当怎样控制风险?”
    靳彦民认为,信贷扩张可能会带来不良贷款额的相应增加,但由于其增速低于贷款增速,因此未来不良贷款率会进一步下降。
    专家表示,有关部门不必过于担忧信贷激增,但针对信贷结构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妨在引导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和加强票据融资监管这两方面下功夫。
    “不应指责银行的信贷投向,而应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郭田勇说,应当加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和信息通报制度,缓解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问题;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还应加强协调配合,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他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票据融资真实性的监测,看其背后是否有真实的商品交易,防止虚开票据从而虚增贷款;还应加强对票据融资资金去向的监测,防止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
    问题之二:信贷激增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企稳回暖?
    “信贷高速增长表明中国在全球经济体中率先摆脱了信贷紧缩的阴影,有利于经济企稳,但从信贷激增的原因和结构来看,并不说明中国经济已走出低谷,真正的回暖还有待时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本次经济调整又与中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相叠加,因此不大可能快速回暖。“要有信心,但不能盲目乐观。”
    “这么快的信贷增长显然是个好信号,有利于保增长目标的实现。但真正回暖还要看政府投资能否‘抛砖引玉’,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郭田勇说。
    用电量被认为是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真实反映。今年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12.88%,其中广东、浙江的用电量分别下降21%和24%,表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问题之三:信贷激增会不会埋下通胀的隐患?
    “现在的通胀往往是输入型通胀。如果世界经济依旧低迷,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40至50美元,黄金价格在每盎司900美元左右,国内的信贷激增是难以引发通胀的。”于学军说,“考虑到信贷激增难以持续,就更不用担心通胀卷土重来了。”
    郭田勇说,信贷激增、投资扩张可能会对原材料、能源等价格有一定拉动作用,但由于这些行业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因此拉动作用不大。下游制造企业的产能过剩,更是有力地抑制了通胀的形成。
    也有专家表达了不同意见。彭兴韵认为,从国内看,信贷扩张一段时间后会带来总需求的扩张;从国际看,全球央行实行低利率政策也会带来新一轮的流动性扩张;从企业层面看,企业会通过削减产量等方式应对产能过剩,一旦企业完成调整,很可能改变供求关系,引发价格上涨。“我觉得,今年9、10月份CPI就可能有所上升。”
    不过,专家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信贷激增对价格上涨可能有一些压力,但短期内不必担心通胀问题。(记者 田俊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