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国际化再进步:汇率波幅扩至1%,利于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4月14日对外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百分之一的幅度内浮动。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再增一倍。
央行称,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其他规定仍遵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有分析认为,中国在多次高调吹风“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后推出的这一动作,旨在进一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并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表明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此举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同时,为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提供更多操作空间。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符合当前国内外金融、经济的运行条件,有利于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和的稳定,汇率弹性的扩大将利好。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即将于4月16日至22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央行此举也将缓解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贸易伙伴国对于中国汇率政策的指责。
5年来首次调整“波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高层已经传递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信息,上述改革措施的出台可谓已在市场的预期之中。
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已经接近均衡水平,未来将继续加大汇改的力度,特别是较大幅度地实行双向的波动。他还说,从2005年汇改以来,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值30%。
此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主管的《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重申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在文中,他称,要扩大对外开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国内,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稳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央行昨日公告称,当前中国外汇市场发育趋于成熟,交易主体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日渐增强,为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促进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设,央行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
上述公告进一步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央行这一动作,也是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日波动幅度的再度扩大。当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已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目前,中国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日交易区间限制要超过其他外币币种。中国央行允许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和港元在当日中间价的上下3%范围内波动,而人民币兑卢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则可以在当日中间价的上下5%范围内浮动。
“增强汇率弹性”时机成熟
中国央行每天早间会公布人民币中间价。近五年以来,更多反映市场需求的人民币即期交易价格,每天只允许在人民币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浮动,一直没有做出变动。
今年截至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已贬值0.14%,自2010年6月份中国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8.3%。2012年4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879元。
其实,在央行昨日宣布扩大波幅前,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双向波动特点相当明显。道琼斯报道称,受围绕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拖累,人民币遭受了一轮又一轮的严重抛售,而且曾多次触及交易区间的下限。
去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期市场曾连续多日出现了接近千分之五(交易区间下限)的下跌现象,市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趋于减弱。由此,中国央行单边干预汇率的压力减轻。路透报道援引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的话称,这就是“增强汇率弹性”时机成熟的表现。
另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表现中也可见端倪。今年2月中国惊现至少10年来最大贸易逆差,在这一数据公布次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即创出一年半以来单日最大跌幅。随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进入宽幅震荡时代。据路透报道称,中国央行已有出手试探市场的意图,引导日间交易汇价跟随波动。
“在人民币处于升值末端,升贬值预期不强时,人民币汇率波幅区间扩大,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称。
道琼斯援引瑞银经济学家汪涛的观点认为,扩大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并不出乎意料,人民币汇率正接近合理价值,且经常项目盈余规模不算很大,“由于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没有大量投机资金流入,目前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良机。”
而就央行此举的“依据”——人民币汇率当前已接近“均衡”水平,新华社援引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的分析称,人民币已经处于均衡区间的判断主要基于四个方面:一是从2005年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0%;二是从国际收支情况来看,年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将至2.8%,低于国际公认警戒线;三是从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来看,人民币对美元一季度升值幅度微弱,仅为0.09%;四是从境外NDF市场来看,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持看跌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则认为,目前中国贸易顺差日趋减少,国际收支进一步向均衡状态接近,资金流入流出双边情况开始出现,这些均是波幅进一步扩大的有利条件,“此时放开波幅,时机较为合理。”
国际收支的新变化以及单边升值预期的弱化为推进强化双向波动的汇率机制改革打开了时间窗口。“相比由前几年大幅升值或去年年末贬值预期主导的环境,平衡而略有升值预期的环境无疑更为理想。”汇丰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屈宏斌如是称。
据新华社报道,在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看来,提高汇率的弹性还有另一个效用是抑制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动。
马骏在分析2007年至2011年数据后指出,人民币对美元年化日均波幅在主要货币中处于低位,仅为2%左右,多数其他货币的波幅在5%~20%之间。由于人民币波幅太低,使投机人民币升值的资金获得了有吸引力的低风险回报,加剧了热钱的流入。而一旦增加汇率弹性,可依靠汇率弹性本身有效抑制短期资本持续大规模的流动,因为汇率会很快升值到市场一致预期水平,从而迅速消除对汇率继续升值的预期。
“由于中国官方开始逐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央行希望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必须允许人民币汇率更加浮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称,这也就是一般而言的“蒙代尔三角”理论(注:“蒙代尔三角”理论,即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人民币将更加“双向波动”
有分析人士进一步称,由于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扩大波幅并不会触发趋势性的升贬值预期。且此前千分之五的区间尚未用足,即使扩大一倍,日常交易触及上下限的可能性依然有限。
“央行通过扩大波幅来引导人民币双向波动的指示意味更重一些。”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黄毅指出。
刘利刚认为,人民币交易区间扩大,加上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不断减小,意味着人民币的单边升值趋势可能已经基本结束,未来的一段时间,人民币双向波动增强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地对人民币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对冲,与此同时,这也可能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外贸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降低相应的风险,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发展。
“前段时期人民币中间价波幅扩大后结售汇比较正常,银行和企业也都没有什么不良的反应,看来市场接受度还可以。”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就人民币汇率扩大波幅后会引起怎样的影响,作出上述表示。
“然而,由于中国第一季度GDP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在周一(4月16日)开市后,人民币可能出现一定的走贬可能。同时,今天(4月14日)的举措也可能引发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人民币的远期和掉期可能出现明显的走弱。”刘利刚称。
刘东亮则预计,下周即期汇价日间波动会更加明显,接下来则要关注人民币中间价,最近一个多月来中间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明显提高,以后中间价可能会更多参考国际市场美元走势,更趋市场化。
汇率市场化改革重要一步
“这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产生重要意义。”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央行将不再成为惟一的供应商,市场能够加入进来。这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合理化。”
新华社报道称,扩大汇率波幅这一重要制度改革需要逐步推进。只有伴随着外汇市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主体逐渐成熟,方能承受更大弹性。“这一改革是渐进的。”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
就央行此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曹远征指出,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将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利于要素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将使央行利用利率工具来调节经济的作用扩大。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汇率水平是经济体间关系的体现,加大弹性让汇率浮动起来,可以增强经济体的发展弹性,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刘煜辉认为,汇率波幅扩大后,央行通过市场大幅收购外汇的压力大大减轻,可以更多地通过市场发挥调节作用。央行收购外汇,导致释放货币的操作压力减少之后,宏观调控的自主性就会得到提升。面对今年复杂的经济环境,央行调控也可以更加自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