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29|回复: 0

流脑的流行概况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508

帖子

15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6
发表于 2019-4-12 01: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简称。流脑的流行早在16世纪即被发现,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我国的流脑发病情况为:全年以冬春季发病较多,每年自11月、12月开始上升,次年3月、4月达高峰,5月、6月开始下降,7~10月降至最低水平。2~4月的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0%~90%。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14岁以下年龄、尤其是7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二.国外流脑流行概况
从全球来看,流脑散发病例和地方性流行仍然在危害人类。其流行的地域分布极广,几乎遍及各大洲。各国之间流脑的发病水平差异很大,一般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较低,在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在非洲发病率最高。当今,全世界每年发生30万~35万流脑病例。高发地区依然是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发病率较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脑膜炎地带"的发病率最高,在流行年度可高达400/十万~800/十万。由于地理及气候原因,流行季节一般在11月底至次年6月底之间。这一地带向东已延伸至埃塞俄比亚,往西已扩大到塞内加尔,涉及18个国家,约有3亿人口,且还有扩大的趋势。自1980年起,这一地带呈有地暴发流行,近年来,流行周期的间隔时间似乎有所缩短。1996年,南撒哈拉非洲国家发生一次历史上最大的流脑流行,报道病例数达18万以上,死亡18000人,流行菌群以B群和C群为主。
三.国内流脑流行概况
我国曾经是流脑的高发国家,20世纪初各地均有流行的报告,近百年来我国曾有过5次全国大流行:1938、1949、1959、1967、1977,其中1967年最严重,发病率403/十万,病死率5.49%;自1980年生产使用A群流脑多糖疫苗,迄今再未发生全国性流行。特别是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采取以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针对疫情,普遍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有效地削平了流行高峰,取得了控制我国流脑流行的胜利,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十万以下。
2001-2004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脑疫情资料显示,全国流脑的报告发病人数分别为2250例、2551例、2535例及2698例。根据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30日,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流脑发病为546例。2005年以来,全国除福建省、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外,其余各省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四川。截至目前,全国1月份累计报告流脑病例258例,死亡16例,发病人数较2004年12月增加43例,较去年同期增加94例。
四.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的宿主是人,但有报道1981年在水貂中发生A群流脑流行。人受本菌感染后出现的带菌者和病人均为传染源。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检出,在脑脊液中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抵抗力不强,对寒冷、干燥、热力、阳光、紫外线敏感,体外难以存活,室温3小时死亡。常用消毒剂(如碘酊、乙醇、酚等)迅速灭活,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敏感,但耐药菌逐渐增加。脑膜炎球菌按其表面特异性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B、C、D、X、Y、Z、E、W135、H、 I、K、L13个群。在脑膜炎球菌的13个血清群中,A群、B群、C群、W135群和Y群可引起95%的病例,特别是A、B、C三个群引起的病例最多,占90%。A群菌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及俄罗斯常可分离到,它曾引起几次全球性大流行;B群菌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洲引起局部流脑流行;C群菌曾在巴西、越南、美国、加拿大及大洋洲、非洲"脑膜炎地带"的一些国家引起局部流行。去冬今春安徽省芜湖、滁州等地的个别学校先后发生C群脑膜炎双球菌传播导致的局部流脑疫情,与过去常见的A群流脑相比,C群流脑具有易传播、隐性感染比例高、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等,临床上常表现为暴发型,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根据国内外曾经发生过的C群流脑发病情况,C群流脑隐性感染者多、即患者多不产生临床表现,推测我国的C群流脑疫情持续时间不会过长。我国流脑仍以A群为主要致病菌 。机体对脑膜炎球菌的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自然感染后人体可产生IgA、IgM、 IgG和IgE各种抗体。人群健康带菌、隐性感染和病后免疫均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母体抗体,但出生6个月后抗体水平下降,一般认为体内抗体如大于2ug/m1水平即有保护作用,而成年人中60%的人群抗体水平在2ug/m1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