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双刃剑”的作用---巨大的方便始终与能源耗费、交通堵塞、空气污染和伤亡事故相伴随着。
2002年5月15日晚8时许,在白兰高速公路白银开往兰州方向高岭子隧道内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一辆帕萨特轿车与一辆加长大货车迎面相撞,轿车上的六人两死四伤――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柳女
士和怀里抱的四岁儿子当场死亡,司机重伤,后座三人只受了轻伤。虽然安全气囊完全打开,但在事故现场勘验笔录中有“坐在副驾驶位的母子俩未系安全带”的记载。
2002年10月6日,江苏南京张正魁先生开着自家的海南马自达轿车带五岁的儿子去中山陵游玩。车窗外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秋日的景色令人陶醉,张先生打开天窗,父子俩尽情享受的舒畅。在中山陵停车场找车位时张先生的儿子把头伸出天窗东张西望……张先生找到车位停车,突然就听大哭大叫,他一看傻了眼――孩子的头被夹在天窗里,小脸憋得通红。幸亏车场管理员的提醒,他重新发动车子,才把天窗打开,否则,他还糊里糊涂试图用手拉开天窗呢!象这样的事故实属少数,但也提醒人们带孩子外出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2003年2月22日,福建厦门的冯女士开车带着她三岁的女儿和小保姆去超市采购日常用品,回家的路上因车速过快,在躲避一辆大卡车的时候不慎失控撞到路边护栏上,整辆车横向翻滚了好几圈后侧翻在地。冯女士的系着安全带,除额头、膝盖擦伤外并无大恙。从最初的震撼中“醒”来的冯女士听见的第一个声音竟然是孩子“嘿嘿”的笑声――绑在汽车安全座椅上的女儿因为觉得悬空侧躺着很有趣,竟然高兴得笑了起来。而在后排照顾孩子的小保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从后座飞了起来,撞到前玻璃上,住了几个月的医院,出院时仍然失声不能。
2003年5月21日中午,江西南昌市的三经路上,一辆豪华奔驰轿车摇摇晃晃地冲上人行道,直向路边的小商店撞去,行人惊慌躲避,路边的小摊被撞得东倒西歪。事后,人们发现是一个惊魂未定的小男孩坐在方向盘后面。原来,该男孩的母亲临时办点事,将其七岁的孩子独自留在车内,因为忘了拔车钥匙,结果,该男孩效仿母亲平日的做法,发动引擎,踩油门,手握方向盘,将车开了出去。好在车速不快,路边的大树起了缓冲的作用,除了豪华车要拖到车厂修理外,没有导致人员的伤亡。
2003年8月12日,陕西榆林一对做生意的白姓姐妹带着各自的女儿开车到西安康复路批发市场进货,车停在西京医院门口后,白姓姐妹恐怕孩子们碍事,便嘱咐两个孩子呆在车里等她们,随手就把车窗车门锁死了。五个小时后,姐妹俩兴高采烈地提着大包小包打开车门时,发现两个孩子倦缩在车门旁一动不动,她们立刻抱起孩子冲进急诊室,但医生已无回天之力――两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因中暑、窒息而亡。
2004年3月15日,大连某路公交汽车驶入了站台,一位李姓的农村妇女抱着刚满一岁的儿子上了车,坐在前门第一个座位上的好心人给这对母子让了座。谁料车行驶到黑石礁附近下坡时,因避让前面突然掉头的小车,司机猛踩刹车致使这对母子向前甩出。不幸的是孩子不仅被压在身下,头部还重重地撞到投币厢的角上,血流如注。司机赶紧把这对母子送到不远的附属医院,但由于伤及颅内造成孩子功能终生残疾。由于赔偿问题孩子与公交公司还对簿公堂。
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故事使多少个从此陷入失去爱子的巨大痛苦之中!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每10位交通事故死亡者中,至少1人是儿童。交通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
据安全专家介绍:80%的儿童意外伤害原本可以避免,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孩子缺乏安全防护。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区主任崔民彦女士说:“儿童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成人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减少儿童出行过程中的危险。”那么,乘车时孩子的守护神――妈妈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不要把孩子独自留在车中
场景:经常见到一些私家车的车主,在街边的商店购物时,把孩子独自留在车中。
专家建议:不要把3-7岁的孩子独自留在车内。家长不要怕麻烦,应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 如果临时留孩子独自在车内,应拔下车钥匙,并尽快办完事情返回。
儿童专家李文德先生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孩子坐在副驾驶上,漂亮的表盘、拉杆会引起孩子的强烈的。尽管有家长的告诫,但是孩子的自我约束很差,他们会忍不住去触摸这些东西,有可能就会发动引擎。此外,这也会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他们会诱骗孩子放下车窗,拿走您携带的贵重物品,或是绑架孩子。
不要让孩子坐副驾驶位置
场景:在街头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爸爸开着车,妈妈抱着小坐在前面;或者大人开车,小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
专家建议:家长一定要让您的儿坐在后排。确切地说,为了保证驾车安全,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坐在后排。
爸爸妈妈这样做的目的原本是能够随时照顾小宝宝,而且,孩子自己也特别喜欢坐在副驾驶的位子,因为这里视野开阔,还有各式各样的仪表盘、神奇的手挡、精巧别致的小摆件、小挂件等。可是父母想过吗?急刹车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在时速50公里的时候,如果没有任何安全防护,坐前座的小孩碰撞仪表板的强度相当于从3楼摔下来!千万别以为抱着宝宝就是在保护他。富豪汽车公司儿童安全研讨会的测试表明,如果孩子在副驾驶座一人独坐,当紧急刹车时,他就会像子弹一样撞向前方,从而导致重伤或死亡。即使被安全带束缚在座椅上,他的颈部仍然会在紧急刹车中受到致命的冲击。这个时候,安装在副驾驶上的安全气囊在时刻能够救司机一命,但对小孩就会变成“杀手”,安全气囊瞬间弹开的张力会击碎小孩稚嫩的颈椎。所以,无论如何还是让孩子坐后座吧!把最安全的位置留给孩子,是爸爸妈妈的责任。
设置安全座椅
场景:孩子由于身躯娇小,常常陷与在成人坐的座位当中,这是这种情景我们随处可见。
专家建议:为了孩子的安全,一定给孩子配置适合儿童专用的儿童安全座椅,这个简单的措施能将安全系数提高80%。在美国,交通事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001年,美国有1579名儿童死于车祸,其中55%没有系安全带及安装安全座椅。
如果宝宝还不满4岁,乘车时最好使用合格的儿童安全座椅,因为这些座椅是依照孩子的体型设计的,在意外发生时,对小孩的保护功能最强。当然,千万不可将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安装了安全气囊的座位上。
0岁至4岁的儿童乘车时应坐在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里。因为当两辆汽车迎面相撞时,坐在前向式座椅上的儿童头部先是被甩向前方,并被迫向下朝胸骨方向急速弯曲,接着又向后朝上急速弯曲。成年人的颈部都能够承受这样的张力,但幼小的儿童则无法承受。在由一家保险公司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前向式座椅比后向式座椅发生伤亡或者严重受伤的概率要高5倍。
3岁至10岁儿童应垫高座位并系好安全带。比较大的儿童无法坐下儿童座椅时,可以儿童安全座垫,儿童安全座垫可以减少在碰撞中对腹部的伤害。儿童被垫高后,就可以使用正常安全带,这样便可以保护儿童的胸部和头颈部,
必须系安全带
场景: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驾车带着宝宝外出时,坐在后座的妈妈和宝宝常常不系安全带。
专家建议:带孩子乘车要给孩子系上安全带。家长要起到表率的作用,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交通安全常识,从成年人的行动中懂得如何采取安全措施。
一般汽车前座都是根据大人的体格设计的,小孩子的身高、体重与大人相差甚多所以,孩子若使用成人的安全带,发生车祸时会造成致命的腰部挤伤或脖子脸颊的压伤。学龄期儿童应该系上安全带,因为这样一个小动作就能减少90%的车祸死亡率。父母应孩子正确使用安全带,如果不系安全带直接冲撞,很可能会因安全气囊爆开而伤害眼睛!
不让孩子在车里做游戏
场景:在汽车装修公司门前,一些车主要求将车后的后备箱变成孩子玩耍的空间。
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孩子的纠缠,可以带许多玩具,或是让孩子看沿途风景等。总之,要通过其他的方式。
汽车设计专家王先生说,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独自玩耍,自己专心地开车。但是,这样的太危险了!后备厢的作用是:当车子发生撞击时,可以缓冲后方来车的撞击力。此外,车子在行驶时,在后面的孩子肯定把握不住重心,如果撞到车内硬物的话,肯定会受伤。
不要让孩子把头探出车窗、天窗
场景:在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的车辆中,天窗里探出了一个小孩的头;行驶的汽车中经常有小孩把胳膊伸到车窗外“兜风”。
专家建议:驾车途中,妈妈或爸爸开启天窗时,一定要叮嘱孩子,不许把头探到车外,要不停地关照,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
儿童医院一位医学博士说:孩子把头探出窗外,无异于置身于马路上汽车尾气的包围中,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硫氧化物、微粒物等会使孩子患上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而吸入尾气过多,会导致铅中毒。
不要让自己上下车
场景:在幼儿园门口,孩子自己打开车门,跳下后就匆匆忙忙地向大门里跑。
专家建议:年轻的父母最好亲自下车给孩子开启车门。此外,接送孩子时,一定要把车子停在一个安全地带,更要注意不要有坑洼、土堆或石头,前后不要有任何车辆或行人走过。
汽车专业的张教授说,这样的情形,不少开车的家长都有过,他们并未感觉到有什么问题。其实这其中隐含着危险性,因为车门内都设有防撞钢梁,用以减轻车辆侧撞所造成的伤害,所以有一定的重量,孩子力气小,开启车门时如果推不到位,车门会自动回弹,极有可能夹伤孩子的手指。另外,若孩子打开车门时,突然有自行车或其他车辆通过,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开车时不要与孩子说笑、吃零食
场景:很多家长将行车旅途时光作为亲子时间,他们会边开车,边与孩子说笑。甚至会在驾车时,抽出手给孩子剥个橘子,拿个小食品等。
专家建议:驾车需要高度的。大人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造成的后果就是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家长开车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出车前要嘱咐孩子安静;孩子若有事情,最好是停车处理,当然要停在合适的路段。
掌握必要的救助知识
场景:儿童医院内,一位八岁在一场汽车交通事故中,头部受到重创,不治而亡。
专家建议:爸爸妈妈一定要掌握发生意外时一些必要的救助知识,积极参加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此外,爸爸妈妈们和幼儿园也要及早给宝宝灌输这方面的应急措施。据儿童医院的几位医生介绍,家长通常只告诉孩子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告诉他们一旦出现了危险该怎么办。有些家长不愿意做这方面教育的原因是,认为不吉利。而事实上,家长和孩子掌握几种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知识,对于避免病情恶化和争取抢救时间都有重要的作用。儿科专家张余薇女士指出,目前只有16%的家长参加过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家长对于如何预防和消除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知之甚少,认知度很低。
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措施
除了防患于未然,如果发生了意外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千万要镇定。
首先,向旁人请求支援,及时联络救护。然后,确保受伤孩子的安全,上尽量不要移动受伤的孩子。尤其是不要扭曲孩子的,因为车祸时常伤及颈部骨头及神经,扭曲孩子的身体是致命的动作。
车祸会引起程度不一的伤害。最重要的是要沉着应对,准确判断孩子的情况:
1.检查是否有知觉。轻摇或拍孩子、呼唤宝宝的名字,看宝宝是否有知觉,如果10秒钟后,宝宝仍无反应,需要急救。
2.清理呼吸道。宝宝的口腔,看是否有被堵塞的现象,如果有阻塞物,可用手指头取出,但小心别把阻塞物推至里面。将两根手指头置于宝宝的下巴下方,另一只手放在前额,抬高下颚打开呼吸道。
3.检查是否有呼吸。注意宝宝的胸部及腹部是否上下移动着,如果他没有呼吸的话,可对他进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再检查脉搏。
4.检查脉搏。检查宝宝的颈动脉是否跳动,将您的手指置于宝宝颈部两侧的大肌肉上,便可感觉到脉搏,如果没有脉搏的话,应施行心脏按摩及人工呼吸,然后打电话叫救护车,并继续进行急救。
如果孩子没有骨折,失去知觉,而且没有呼吸的话,表示有脑部受损及心脏衰的危险性;如果失去知觉,但仍有呼吸及脉搏的话,让孩子保持复原卧式,并让口腔中的液体流出;如果失去知觉,没有呼吸,但仍有脉搏的话,需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没有呼吸,又没有脉搏的话,就必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5.严重失血或流失体液。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休克,这种意外通常都相当严重。
严重外出血时,如果伤口上覆盖着衣服,应剪开衣物,让伤口暴露出来,用干净的纱布或布覆盖伤口施加压力止血。如果伤口上有玻璃,不要将其移开,可在玻璃两侧施加压力,以压迫受损的血管。让宝宝躺下,使受伤的部位高于心脏,减缓血液流至伤口的速度。不要使用止血带止血,但可用纱布压住伤口进行加压式止血法,再用绷带固定,如果出血渗透纱布,应在上面再加块纱布。如果伤口上有玻璃,应在两侧加纱布,直到您能直接在伤口上加纱布也不致于使玻璃更深入伤口。 如果宝宝出现与撞击相类似的瘀伤,或耳朵、鼻子、嘴巴、阴道出血,可能有内出血的症状。
车祸时,无论伤势多么轻微,即使看来毫发无伤,也一定要要让医生彻头彻尾检查一遍。
6. 交通事故可使儿童受到精神创伤。一项研究儿童和十几岁少年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报告表明,25%的孩子忍受着精神上的压力,而大多家长却没有设法去帮助他们。忍受着精神压力的孩子,会在脑海里反复出现当时的事故场景,从而导致失眠、心跳和精力不易集中。一个叫郭晓彤的七岁女孩两年前在撞车中受了轻伤,但直到现在,她还是躲着不坐学校的班车。因此,家长要关注受到创伤后孩子的。
目前,大部分国家早已出台法律,要求婴、幼儿在乘坐汽车时一定要使用专用的安全座椅、系安全带,12岁以下的孩子不允许坐副驾驶位置。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福建省在《道路交通管理实施办法》第四章第三款规定:机动车驾驶室内不准乘坐无人照看的学龄前儿童。本刊呼吁各省市有关部门为促进全社会对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视,推动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安全理念的提升,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减少孩子在乘车外出时造成的意外伤亡。
本刊寄语:节假日,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开车出去逛逛,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主要休闲。正逢“十.一”黄金周的旅游好季节,有必要给年轻的父母们提个醒儿,开车的时候千万别忽略孩子的安全问题,将其对孩子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的限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