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快捷导航
兰溪在线
Portal
兰溪家园
BBS
杂谈
热点
兰江
民生
答疑
市场
男婚女嫁
同城
文娱
生活
招聘求职
房屋租售
教育
旅游
饮食
我形我塑
情感随笔
妈咪宝贝
消费
商家展厅
视频
小说
游戏
摄影沙龙
家有爱宠
便民
养生
装修
数码
钓鱼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社区|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溪村
»
兰溪家园
›
兰溪在线--俱乐部联盟
›
家有爱宠
›
犰狳蜥外形特征
社区广播台
返回列表
查看:
233
|
回复:
0
犰狳蜥外形特征
[复制链接]
钱塘在线
钱塘在线
当前离线
积分
1526
508
主题
508
帖子
1526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5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4 积分
积分
1526
发消息
发表于 2019-4-13 0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犰狳蜥,又叫做南非犰狳蜥和犰狳刺尾蜥,是亚目,环尾蜥科动物。体长有20厘米左右,身上布满了盔甲般的巨大鳞片,呈暗黄色,当犰狳蜥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把尾巴放进嘴里,将所有坚硬的鳞片都面对敌人,以此来保护腹部最柔软的部分,它们甚至会用这种姿势从山坡下快速地往下滚,逃之夭夭。这种奇怪的逃跑方式,与另外一种奇怪的哺乳动物 犰狳 不谋而合,所以才有了这么样的一个名字。在野外生活的犰狳蜥是以家庭为单位,群居于砂岩地区,分布于南非。
一、犰狳蜥的外形特征
犰狳蜥全长有75-90毫米,最大能够达到105毫米。呈暗黄色,头后面有6枚很大并且很难明显看到鳞骨的鳞片并列。躯体和尾部同样有非常明显鳞骨的鳞片,为带状排列。其中位于躯体的鳞片数量,有15-枚。雄性身上大概有26-32个股孔。体形较小,具外耳孔,鼓膜位于表面或深陷。。舌发达,扁平而富肌肉。下颌骨左右两半靠骨缝牢固相联,口的张大有限。每一尾椎都被横隔分成前后两半,肌肉强烈收缩可使尾自该处断掉,断下的尾部有力地猛烈跳动,以迷惑敌害的注意力,蜥蜴却趁机逃走;以后可再生一新尾,但比原尾短小,颜色也较浅,其中仅有软骨棒而无尾椎。
二、犰狳蜥的习性特征
栖息平坦的砂岩地。日行性,以8至10只的数量群居。因为避敌方式酷似哺乳类中的犰狳而得名。属于日行性的小型蜥蜴。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在多岩沙漠区域的岩堆间栖息,遇到掠食者便快速冲进石缝中躲藏,躲避不及的犰狳蜥就会将尾巴含在口中,将身体卷成一个带刺的圆球以保护脆弱的腹部,这种自保措施与犰狳一模一样。
三、犰狳蜥的饲养方式
【环境】
犰狳蜥并不喜欢水,饲养垫材也不用太讲究,树皮、爬虫砂都可以。饲养时可以在环境下多布置一些岩块供它们躲藏;一个水盆,不用太大;白天温度36度,夜晚15-16度,建议要有温差;UVB灯不可少,每天4小时的照射。
【喂食】
在食性上是以一般昆虫及无脊椎动物为主,可以喂食蟋蟀、面包虫、蚂蚱、大麦虫、蚯蚓,幼体特别喜欢吃白蚁。如果找得到的话,白蚁是最营养的食物。一般市场上的活食都可以接受,尽量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平时别忘了补钙。
【繁殖】
南非犰狳蜥蜴在野外是以家庭为单位群居在砂岩地区,雌雄非常难以辨别,是胎生的蜥蜴,每年只产下1到2只的幼体。南非犰狳蜥并不喜欢水,饲养垫材也不用太讲究,树皮、爬虫砂都可以。饲养时可以在环境下多布置一些岩块供它们躲藏;一个水盆,不用太大;白天温度36度,夜晚15-16度,建议要有温差;UVB灯不可少,每天4小时的照射;它们是食昆虫的,蟋蟀,面包虫,大麦虫,一般市场上的活食都可以接受,尽量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平时别忘了补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 2001-2013
兰溪在线
(http://www.lanxi.online)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199855600 QQ:119331234 Designed By
优源码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源码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