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33|回复: 0

雪崩知识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508

帖子

15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6
发表于 2019-4-13 21: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历雪崩
在探险遇到的危险中,雪崩造成的危害是最为经常、惨烈的,常常造成“全军覆没”。因雪崩遇难的人要占全部高山遇难的1/2-1/3。只要一提起雪崩,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1989年梅里雪山中日联合队17名队员那活生生的身影。当时,他们路经时来北大拜访我,我对他们敢于挑战梅里雪山十分钦佩,京都大学和中日登山队的队员和教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曾几何时,噩耗传来,我几乎呆了……他们17人同时被雪崩覆没了,无一人来得及用携带的报话机向大本营发出危险或求救信号。事后听说他们设立的营地离雪崩路线太近,甚至很可能就设立在雪崩路径上。
我也曾经历过白色死亡的威胁。1957年5月,中华总工会登山队攀登川西贡嘎山。我作为新队员与北大地球物理系教员丁行友、北大地质地理系教员马文璞3人同时参加了突击顶峰的队伍。当我们从4400米的陡崖下部向上部6000多米的骆驼背攀登时,突然遭遇了雪崩。全队13人被从约5000米处打下来,向上攀登时足足走了三个小时,而被雪崩打回原地也只不过十几秒钟。我当时和丁行友同一结组,我第二个,他第三个。在被雪崩打下来时,我们两人之间的结组绳断了,而此绳据测试可承受1200公斤的拉力。
当我被雪崩卷起而下坠时,我神智很清醒,脑海中闪现了“这下我完了”的念头,身体轻飘飘地数次被抛起又落下,最后停在冰洞的中部半坡时,正好头在上,脚在下,而身体却被深埋住不能动。残留落雪还在不停地打在我头上,并几乎要盖住头部,我努力侧过身面对上方,不停地用手扒开落下的散雪。最后雪崩停止时,我头部幸运地仍在外面。我正使劲挣扎时,听到了近处雪下发出“救命”的求救声。我用力拉前面的结组绳,拉不动,知道组长已被埋在雪下,再拉后面的结组绳,发现断了。我知道有一个人在等待我救援……正当我们庆幸终于爬出洞口脱险时,传来了丁行友遇难的消息,真的是当头一盆冰水浇下……
所幸那次所遇雪崩属干雪崩。干雪崩和粉雪崩对探险者致命的威胁相对较小。另外,探险者遭遇雪崩的地理位置不同,危险性也不一样。笔者所遇雪崩处正是在雪崩的通过区,当时我们结组正在前面开道,首当其冲。其他几组则离雪崩主体稍远,所以全队未被雪崩带到堆积 区,故没有“全军覆没”。出发前我们在4000米营地时连续3天大雪,第4天雪刚停我们就出发了,我们怕失去雪后的好天气和登顶的时机。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所以我们遇到了雪崩并付出了代价。
那次登山,我们还遇到了一次块雪崩即湿雪崩。湿雪崩一般发生于一场降水以后数天,因表面雪层融化又渗入下层雪中并重新冻结,形成了“湿雪层”。记得它从我们的队伍身边滑过 时,都是块状,速度较慢,在雪坡上像墨渍似的,愈变愈大。这种块雪崩的形成区通常在坡度稍缓的雪坡上。因为陡坡上的粉雪要几乎崩完了,才会轮到相对的缓坡,发生块雪崩。当 时,我们看到它们往下滑落擦过身边时,真是不寒而栗。因为一旦卷入块状的雪崩体中,就决不会有像我们那次遇到的粉雪崩那样幸运了。
前面提到1989年梅里雪山山难,估计是营地靠近了堆积区,或者说可能就设在雪崩堆积区。 因为梅里雪山非常陡峻,很难找到一块稍平的地方容纳一支较大的队伍。此外,雪崩堆积区常常给人一种误导,因为它可能是相当大的范围内仅有的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
认识雪崩
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它们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 向山下崩塌,崩塌时速度可以达20-30米/秒,体积可以是几百立方、几千立方,甚至更多。 雪崩由于从高处以很大的势能向下运动,譬如从6000米高处向下坠落或滑落,故有极快的速度甚至会形成一层气垫层。如果你有幸死死地伏在它下面,当它从你上面“飘”过或“飞” 过时,你可能会被留在原地而不被它打下去。当然,在其前端会因快速冲击形成强烈的气浪 ,因此有时雪崩体本身未到而气浪已把前进路上的一切阻挡物冲得“人仰马翻”。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