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 阿珍
周日的午后,秋阳柔和,轻轻走入沧浪图书馆,宽敞的阅览室,对面墙上,两行黑色大字尤为醒目:“立身以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张张长桌边,满是三三两两读书人。
窗外,微暖的秋风携着甜甜的桂香,不时轻扰着看书人。这里大多是年轻人,那女孩不时抬头望一眼窗外,又埋头于书本;那男生大概在演算着什么,紧锁着眉。几个老者在看报纸、杂志。满头白发在阳光抚摸下,越发闪闪银光。
没有一点声响,安静的环境,温馨的读书氛围,似真似幻?那排列整齐的书柜解答着我的疑问。冲着借书而去,每次十本,不怕没书,只怕没时间。
不由想起了那饥渴年代,在乡下,每天晚上有的是时间却没有报纸、没有书,生活太寂聊了,只能四处借书,附近大队的同学都借遍了。于是,在好友陪同下去更远的地方借,虽不怎么熟悉,但“知青”的身份化解了彼此的隔阂,终于借到了书。好友得意忘形,忘了脚下的冰雪,一跤四肢朝天,奇的是,手中的书却紧紧拽着。已经忘了是哪本书?但好友的那一跤如在眼前,呵呵!至今不忘。
提着沉甸甸的一包书走出图书馆,心中满是欢喜,
因为里面有几本我心仪已久的书,竟忘记了脚步的沉重。
因着喜欢,竟也影响着外孙。
如今,小外孙天天也喜欢上了读书。记得2015
年元月,上海某杂志社的一位女士佩戴着证件,在社区的介绍下进行
“国民阅读调查进户”
,(主要是针对儿童)。她非常认真地将两大张满满的选择题一一询问打勾。其中有一条:你一年之内阅读图书有多少?恰好本人平时有烂笔头的习惯,一查,他在两年半时间里共借阅图书529
本。当然数字并不能说明什么,但社区图书馆确是方便了小孩的借阅。经年的积累已经养成了他看书的习惯。
真是时代变了,说来惭愧,当年我读三年级时,看的是《迎春花》、《苦菜花》,那还是二哥从外面借来的。而现在,四年级的天天已经看过了《三国》、《水浒》(儿童版)。开始看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至于《海底两万里》、《80
天环游地球》和《儿童历史大百科》,早已悄悄伏在他的书架上,随时为他效力。有些已经看过,有些正在阅读中。
如今,在他的独立卧室兼书房里,白色的大书桌和同色的书架上都是他的书。每天放学回到家就捧起书。后面紧接着是同样的一句话“先做功课再看书。”于是他又看了一会才不舍的放下。家中沙发上、桌子上,甚至卫生间的洗衣机上也有书。阿爹好奇的问:“你怎么把书放在卫生间?”他说:“这是我洗脚时看的!”
喜欢书的父母支持他的阅读,每当他生日前夕,总会收到快递小哥送来的书,有一次,竟然收到了两包,原来是爸爸一包和妈妈一包。
从儿童读本的《三国》、《水浒》到连环画的《三国》系列画本,还有他喜欢的《福尔摩斯探案选集》和《伊索寓言》。他越看越喜欢。书是无价之宝,这是他的财富。
孩子的未来不可预测,可能如古人所言,他将来的生活也不过是“粗缯大布裹生涯”,但喜欢阅读的习惯如果养成后,无疑将有益于他的一生。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明理,读书立志,读书的好处不求自来。也许,我们的天天将来不一定能成得了大才,但他未来的人品、人格和素养估计不会出叉:就凭这阅读习惯的养成。这是我们不用担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