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45402|回复: 0

说说兰溪城里老底子——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前街与城墙码头

[复制链接]

372

主题

1419

帖子

378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89
发表于 2020-4-20 20: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兰溪城里前街是老一辈人叫的,解放后改街名,南门码头到西门码头这一段叫解放路,西门码头到老底子的天主堂(现在的大桥头)叫中山路,前街老底子的路面中间是青石板,两边是鹅卵石。
前街的青石板路面是73年到74年之间换掉的,从南到北全部一起挖开运走,一段一段地浇筑成水泥路面。从此兰溪人走路再不硌脚,拉个车骑个车也不会蹦的屁股疼,最大的好处是铜板再也不会掉进石板缝里去了!
其实几百年前修的青石板路的好处还是有的,青石板下面是流水的阴沟,青石板与青石板之间都留有缝,下雨时的雨水就从缝里流到阴沟里,只要经常疏通就不会积水,兩边的鹅卵石土路也会吸走一部分雨水。如果下一点雨,这条沉淀着历史传承的青石板与鹅卵石道路泛着水光,幽幽晃晃地析透出厚重的文化气息。前街有许多的商铺,城里的商铺基本都开在这条路上,南北货、山货、百货、棉布店、糕饼店、水果行等等,商铺的门脸白天都是敞开式的,店家都备有30-50公分宽3-4公分厚的一片片木头排门,店门上下有安装木槽,早上开门由店员背到店里面去放好,晚上关门时再背出来,店铺到傍晚打烊上排门时,木头牌门的撞击声噼噼啪啪的此起彼落煞是热闹。
前街的西面就是兰溪城的兰溪江,沿江建有多个码头。南面有南门码头,南门码头往北一百多米是水门码头,水门码头往北一百左右米是水阙门,水阙门过一百多米是西门码头,西门码头往北一百多米是柳家码头,柳家码头过去一百多米是朱家码头,朱家码头过去一百多米是王家码头,王家码头再过去就是轮船码头,仅仅一里多路长的前街,就有7个码头可以沿水路码头进出货物。可见老底子兰溪的商贸业是何等的繁荣!
兰溪古城墙始建于北宋,筑于明正德七年(1512)。沿兰溪江修建,筑有四门:东谓安政门,南叫明德门,西为清波门,北称拱宸门。水阙门、隆礼门(水门码头)以及柳家码头、朱家码头等四处便门,则于明代增辟。城墙上的城楼有南、西、北三座城楼,至抗战时期(1939)为防日本鬼子空袭,方便城里百姓逃出城躲避日本鬼子飞机的炸弹,南、北门城楼随同北、南两面的城墙一同拆除,水门至西门码头到朱家码头两侧的城墙则作为防洪护岸未拆。现在沿江尚存的城墙基础部分仍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建筑,清代进行过重修。
南门码头、王家码头和轮船码头是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洞,水门码头有城墙没有城门洞,其余的城门洞建在大大小小的条石垒砌成十米左右高的城墙之中,城门洞都由青条石或红条石砌的。几个城门洞的格式大小都差不多,唯西门码头最大,下水台阶最长也最宽,码头平台上左右有兩个一米高的青石柱,是用来栓船用的,听老人说曾经是用来砍头的。城门洞也宽大一些,城门洞上面有兩层砖房,砖房上面兩层是翻檐黑瓦钟楼,1985年9月的一天晚上钟楼被风刮倒了。现在虽然重建了气派十足的亭子,觉得还是老底子的城楼钟楼更有感觉!它不仅是历史的遗迹,它还见证了一段兰溪老城的苦难史!看1912年英国人罗安逸拍的西门城楼照片有城门洞和城楼,还没有钟楼亭。这钟楼亭是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拆城拓路,重修西门城楼时加建的两层钟楼,顶楼悬挂大钟作防空报警之用。当日本鬼子的飞机来了,就会敲响钟楼上的大钟,城里百姓听到警报响起,放下饭碗立马抓起早就准备好的包袱,协妻背幼全家老小一起奔逃出城,老百姓大部分逃到妃垄口、黄龙洞、毛竹园、一里坛、黄湓一带。但乡下也不安全有日本鬼子出没,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百姓整天提心吊胆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听我母亲说我的一大哥和一大姐就是因为逃日本鬼子,生活不稳定缺医少药而夭折。我的三奶奶和几位老辈逃到乡下被日本鬼子烧死的。小时候清明与冬至母亲带我们去上坟总要说起,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60年代初西门城楼下的台阶是两边下的,我也都曾经走过。后兰溪沿江码头有过一次大范围的整修,应该是那个时候推平重建的。老底子城墙上面的小路从南门可以走到北门,先是水门棒冰厂把厂区范围这条路封了,后来有好多单位也拦起来走不通了。7几年由于深挖洞广积粮,每个单位都要挖防空洞,土和垃圾就从城墙上往下倒,那时没有人管也不敢管,导致越倒越多,从南门码头到朱家码头的城墙外都是土和垃圾,城墙被埋的完全看不见,只看见城墙上部的砖砌与条石垒的护栏。城墙外沿江连路都不好走,特别是西门码头南面,城墙外土堆上住了一户人家,原来是渔民,船坏了以后就把渔船的蓬拆了,搬到岸上,将那土堆上面推平,把船篷固定就成了遮风挡雨的家,可见当时的土堆是于城墙齐平的。这一家子好像有4、5口人,土堆上还养鸡种菜。老底子南门和水门城墙外的土堆上都有人住的,基本上都是船上人家。这些住家平时还好,一发大水就担惊受怕,毕竟下面是土堆不是地基,什么时候冲走都不知道。最后这些住户是怎么安置的就不晓得了。
朱家码头是最热闹的一个码头,因为木船浮桥就在朱家码头下面,浮桥古名悦济浮桥,始建于宋熙年间;老底子浮桥是东西岸的主要交通通道,浮桥有兩段,长的一段朱家码头连接到中州背北面(那时没有公园),走过中州背几十米的沙路有一段短的浮桥,连接中州背和溪西码头,老底子溪西那面的乡民大众全靠这兩条浮桥到城里来购物看病探亲访友办事等。但春夏之间下大雨一定会涨大水,这兩条浮桥就会撤掉,乡下人就进不来,城里人也出不去,水不很大有人撑渡船渡客,水大了渡船也不敢渡了。兰江上面建有一条铁路桥,但有军队守卫,是不让人走的。老底子的浮桥全部是木船,上面铺4-5公分厚的原条杉木条钉成的木排,能承受比较大的载重量,可以走载货的双轮车,船头两面有粗的铁链相连着。木浮桥一年的维修量和维修费是很大的,到七几年后逐步换成水泥船与水泥板。
如果九几年那个姓郑XX不搞全拆的话,将前街和城墙与码头修旧如旧,这可是有宋到明到清的千年历史记载的商贸兴衰史,可以讲述许许多多的精彩故事,吸引多多少少中外游客的眼球!定会与杭州河坊街、嘉兴西塘、绍兴乌镇齐名,或超越它们!现在只能说:嘿!这是我们在郑的领导下全新建造的城楼街道,比老底子气派多了漂亮多了。呜呼哀哉!是非功过自待后人评说。​
(注:资料来源:兰江论坛  网友:兰荫游子)

[url=]1[/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