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33|回复: 2

朱镕基上海时光:到任时承诺10年内解决上海住房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3315

帖子

778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788
发表于 2024-11-3 19: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oyedu 于 2024-11-3 19:24 编辑

2013年08月13日 01:57  第一财经日报


  田享华 牛智敬 张连如 蔡锟淏
  1988年2月6日上午,从国家经委副主任职务履新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的朱镕基,乘火车抵达上海。当天下午,这位60岁的候任市长就到了上海财政局听取报告。
  直到1991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上海度过了3年的主政时光。这三年,对他来说,是首次担当地方大员,对上海来说,则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
  这段历史重新回到公众视线,是因为他的新书《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下称《实录》)昨日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地同步上市。
  一位知情人士说,如果将46万字的《实录》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为政清廉,办事高效,做问心无愧的人民公仆”。这是朱镕基当年当选为上海市长后,对局级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朱镕基一生的真实写照。
01.png
  精心筛选
  《实录》收录了朱镕基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和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期间的部分讲话、谈话、信件、批语等106篇,照片83幅,批语及书信影印件9幅。编入的文稿是根据朱镕基当年讲话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记录编辑而成的,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实际上,这本书已经是朱镕基退休后出版的第三部书。从2009年开始,朱镕基先后出版了《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讲话实录》,这些书都成为当时政经类畅销书,公众好评如潮,销量都超过100万册。对于这本新书,出版方也预计会有百万册的销量。
  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于青昨天介绍说,《实录》的编辑工作是在朱镕基的亲自指导下,在首长办公室秘书的统筹协调下进行的,延续了前两本书的编写惯例。在该书的编辑说明中,也列举了在朱镕基身边工作过的人员付出的辛勤汗水。
  《实录》在《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后就已经开始启动筹划。编辑组从2011年底开始投入工作,初稿有近300万字,编辑组做了大量工作,数易其稿,最终选取了40多万字。
  编辑组按照朱镕基的要求,完全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编辑工作。一位参与编辑此书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其实选取的内容并不是当时已经整理传达的记录,而是调取原始录音重新整理,要求原汁原味,“内容可以删减,但一个字也不能增加。”
  由于材料众多,最后挑选出来的文章原则上是没有发表过的,只有极少几篇曾见诸媒体。该书图文并茂,其中就有9份批示更是首次原样面对读者。它们是3名工作人员在档案室中花了3天时间,最终从成千上万份当时的批示中寻找出来20多份备选,最后敲定9份颇能代表朱镕基主政上海时的风格的批示与读者见面。
  初稿已成的《实录》历经多次修订。84岁高龄的朱镕基投入了巨大心血,多次与编辑人员当面沟通,并逐篇认真审阅,对编辑整理工作提出很多指导意见。
  在一封2013年5月31日的信件里,朱镕基向他的老同事征求意见,他说:“现将书稿送上,请予审阅,并请将意见于6月30日前反馈给我。”
  于青说,编辑组秉承了严谨的作风,发出了500多本样书,特别征求了与朱镕基一同工作过的老同事、老部下以及相关同志的意见。就这样经过几轮反复修改校对,采纳了很多合理建议,最终形成定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镕基连续出版了三本书,上百万的销量及高达3亿元的码洋,对于一个作者而言,其稿费收入可达几千万元。但朱镕基之前就明确表态,不管稿费多少,自己不拿一分钱,全部捐出去。
  知情人士透露,这几本书的稿费已注入一个基金,主要用于资助贫困孩子。
  振兴上海
  《实录》46.6万字,598页,几乎每半页对应着朱镕基在上海主政的一天。
  106篇入选的重要文献基本就是那个时期上海的重要记录。文章从1987年12月24日《把“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搞上去》开始,到1991年3月20日《开创街道工作新局面》结束,其中1987年1篇,1988年40篇,1989年33篇,1990年24篇,1991年8篇。
  这段历史对此前一直在中央工作的朱镕基来说,是其首次在地方执政。1987年12月22日,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的朱镕基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上海市委副书记,并提名为上海市市长人选。1988年2月6日,朱镕基正式到上海工作。
  在上海工作20多个月后的1989年12月,朱镕基回忆了他初到上海的第一天就首先听取财政局报告的经历。“我觉得要是不会理财,市长没法当,首先得把财政情况弄清楚了。”
  在来上海之前,朱镕基向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李瑞环同志请教了两次。李瑞环认为,干好工作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振奋人的精神,增强人民的信心。人民的信心鼓起来了,相信你了,愿意与你合作了,那事情就好办了。
  为什么特别强调信心,其实需要了解当时朱镕基接手上海时的背景,那时它绝不如现在风光。老上海人都可以回忆起,那时作为计划经济的重镇的上海,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非常严重。很多年后,人们都不得不承认,“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这时遇到的困难和考验尤为艰巨复杂。”
  他自己当时也感慨,“我感觉自己是坐在火山上,不知哪一天会爆发。”
  正是面临这样的挑战,在1988年4月25日在选举市长前的讲话上,朱镕基就感慨,“到上海来了后,这三个月的白头发比什么时候都多。江泽民同志预言一年之内我的头发全部变白。”
  当时朱镕基通常晚上12点以后睡觉,很早起床,不过也有熬夜开会到一二点。朱镕基当着上海代表们的面就直言:“现在上海是非常困难,我们在转向商品经济的过程里缺乏经验,这方面我们不如广东、江浙,因为我们吃‘皇粮’已经吃习惯了,一下子改过来不容易。”
  具体而言,摆在朱镕基面前的,就是两大困难,一是财政滑坡,二是欠账太多。1985年上海财政收入有181亿元,到1988年6月底,朱镕基预计当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53亿元。要知道,即便是在当年中央对上海实行了财政包干改革措施,这也是非常现实的收入挑战。
  尽管面临不少现实挑战,朱镕基在上海工作三年期间重点为上海人民办了三件实事:菜篮子、住房和交通。如果再加上推动浦东开发开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这些基本构成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上海经济实现转折的基石。
  很多年后,重温《实录》的老同志回忆说,朱市长上任抓的头一件事就是市民的副食品供应,他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尤其是住房,当时他到任时,上海很多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才两三平方米,他当时承诺“十年内基本解决上海人民的住房问题”。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十年左右,上海的住房问题就不再那么紧张,基本上兑现了诺言。
  而对于交通问题,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学习天津,启动了环线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出租车整治等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开发浦东,通过连通浦西和浦东,转移产业和居民,从而根本解决交通问题。
  现在回头来看,当年他在住房、交通、财政等领域的上海实践,和他出任国务院总理后的很多执政思路一脉相承。
  朱镕基面临的挑战还有如何恢复上海人的信心和荣誉感。一个当时的小故事能见证他良苦用心。
  知情人士说,当时在讨论连接浦西和浦东交通的时候,专家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隧道,一个是桥梁,双方一度争执不下。于是朱镕基说了一个理由,两者成本其实差不多,但是建隧道就意味着花很多钱把工程放到地下,但是如果修桥梁则可以放在江面,这会成为地标性建筑,对上海市民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就是李瑞环当初提醒他的“鼓信心”、“振精神”。
  在他的任上,上海启动了浦东开发开放。这对上个世纪末的上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事件。中国以浦东为龙头,全面启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实录》中收录了1990年3月29日到4月7日,朱镕基向来调研浦东开发问题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的三次汇报,可以看到他为争取浦东开发的层层递进的发言内容。
  正是这样的用心经营,从1988年5月开始,上海就开始发生历史的转折。在那个月,上海的工业生产转入上升,前几年工业发展速度是4%至5%左右,但5月份一跃到达8.5%,而且这种趋势不会减弱。
  “我对于今后上海的发展充满信心。”朱镕基在当年6月14日会见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时就这样说。更重要还在于,此时“上海有一种荣誉感,希望恢复过去上海在全国第一的地位”。朱镕基强调上海人士气正在逐步提高。
11.png
  廉政高效
  除了经济上的振兴,朱镕基留给上海最深的印象还是“铁腕”与“从严治政”。
  在当选市长后两个月左右,朱镕基提出“为政清廉,办事高效,做问心无愧的人民公仆”。他认为“只有这个行动,才最能振奋上海人民的士气”。
  朱镕基在担任市长期间,反复强调要管理好上海政府机构的“506个局长”,后来任市委书记则扩充到“2000多个局级干部”、“两万多个处级干部”。
  他认为:“只有我们的506个局长,包括区长、县长行得正、坐得稳、下面的‘七所八所’才能够正。不然,人们是不服的。”“只要这2000个局长、两万个处长都能够以身作则,这二个廉政的风气是能够建立的。”
  为了以身作则,朱镕基一到上海来工作,也给自己提出“五戒”,即不登报、不上电视、不剪彩、不题字、不受礼。当然,他自己也承认会“犯戒”,主要是有些必要的活动需要登报上电视。但是他也坚持“不剪彩”、“不题词”、“不受礼”,至今公众基本上看不到他剪彩的照片,而题词几乎屈指可数。
  他甚至针对农村干部也提出了相当细致的要求。当时一些农村干部盖房子或者装修房子不给钱或者少给钱,他在一次讲话中强调,“这是群众指着鼻子骂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一定要刹住”。
  朱镕基当时还批评官僚主义,对当下作风建设也颇有启迪。朱镕基当时就批示,“呜呼上海,不改革,要完蛋。”在另外一个场合,他说:“你自己吃吃喝喝,接受人家送礼请客,讲交情、关系,你敢得罪人吗?所以,我们应该扶持和鼓励正气,一定要压倒这个邪气。”
  此外,群众对于政府的效率也很有期待,朱镕基对于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的批示和举措很多。1988年5月,朱镕基在主持首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他当机立断建立“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审批项目的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而此前,审批一个外资项目可能需要盖126个公章。
  为了推进效率,朱镕基用词也颇“狠”,其中有一个关于质量管理,当地有来信反映“桑塔纳”轿车零部件国产化工作中,某些领导片面追求指标、弄虚作假的问题。朱镕基当时就批示说:“此风绝不可长。如属实,要‘杀’一儆百,不惜‘牺牲’。”为了说清楚,他又在后面小字注明:“杀”是严厉的处分,直至免职;“牺牲”是推倒重来。这算是后来人们称为“铁腕”的一个注脚。
  在《集中力量办好几件取信于民的事》中,他对“铁腕”又有一种理解角度:“管理上海,要法制加铁腕。没有这个精神,不要想治理上海。当然,总的还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能够下去同人民在一起,同甘共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你那个铁腕,他也会谅解一些。但如果你自己高高在上,吃喝收礼,替自己修房子不掏钱,尽搞裙带关系,不以身作则,你那个铁腕还‘铁’得起来吗?”
  朱镕基留给公众的“铁腕”形象从其当选上海市长之时就异常清晰起来。
  1988年4月25日,在上海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刚到上海工作两个月的朱镕基,面对人大代表,详细地介绍了他的个人简历和执政思路。
  在这个超过100分钟的发言最后,他说:“我今后一定在党中央、国务院、上海市委和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依靠在座的人大代表和全市1200多万市民,兢兢业业,努力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年后的3月,在当选国务院总理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他再次用最后八个字表达了他服务人民的决心。


优米村youmicun.com:精品,齐全,公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25

帖子

158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0
发表于 2024-11-3 21: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次历史大底我都抄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主题

3315

帖子

778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788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8: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域名
优米村youmicun.com:精品,齐全,公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