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053|回复: 17

十年读书录(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2

主题

20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发表于 2019-4-6 19: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
我想在此说说看过的一些书,跟大家交流一下,立贴为证。明日开始贴内容,今天先在这里占个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3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19-4-6 19: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写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19: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已晚,明日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2
发表于 2019-4-6 19: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19-4-6 19: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百本书怎么说的完啊,说说我最近买的两本书吧,朱镕基答记者问,当中国统治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00

帖子

2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5
发表于 2019-4-6 19: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也只发一贴读书笔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19: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潜于此版多时,曾将所有帖子一一过目,惊讶于此版竟无一专门交流读书心得之帖,引为憾事。本版大侠云集,读书广博者料必不少,区区不才,然斗胆弄斧于班门,开一读书交流之帖,一者存抛砖引玉之念,二者欲籍此自勉。
    名为十年,然以量数之,实感汗颜,然环顾四周,如我辈者不如我辈者亦属不少,便也心安理得。以所读内容言之,以文学类为主,尤以外国文学最多,不免忒狭窄,然兴趣之所在,实无可奈何。以所写之文字论之,吾辈非评论家,知浅识陋,目光如豆,错谬之言在所难免,且大抵寥寥数百字,贻笑大方,以博一哂。唯能无愧者,所写皆为自家之语,所谓“我手写我心”者也。
    另需说明,所贴内容都是根据以往笔记,时间一久,彼时之观点未必全合此际,但如无必要就不改过了。还有,时间是错乱的。另外,我将此书在豆瓣上的分数一并列出,以备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19: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读书录之二——
《骑兵军》([苏]伊·巴别尔著,孙越译,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推荐等级:四星  豆瓣评分:8.1分    这是我2005年看到的第一本好书。我差点错过了与巴别尔的相逢。这本买了好几年的书,差点就与我错过了。很幸运地,前些日子的某一天,在《南方周末》的网络版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那是王蒙和另一个学者的谈话,话题便是巴别尔的《骑兵军》。这部短篇小说集今年又出了一个译本,可能是人文的。而王蒙本人对这部小说集十分推崇。这使我甚为欣慰,因为我恰好有此书。
    看完了这本薄薄的当时仅发行了一千五百册的书,心里的震动是巨大的。巴别尔的才华太惊人了!小说类似于一系列的纪实散文,风格一致而各篇自成首尾。苏联建国初期,曾派元帅布琼尼率一支骑兵军与波兰白军进行了一场卫国战争。当时巴别尔也加入了这哥萨克组成的军队里,历经战火洗礼。
    在巴别尔笔下, 战争是残酷的,哥萨克们每个人都极有个性,包括很多缺点。巴别尔以毫不回避丑恶的春秋笔法写出了那一场战争,写出了那场战争里充满动荡与苦难、野蛮与悲伤、剽勇与无知的一切。这是一种原生态的叙述。没有出现一句高颂“苏维埃万岁”之类的话(这在国内作品特别是以前的作品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如实写来,写战争的残酷,哥萨克的野蛮和凶悍,无怪乎后来遭布琼尼的非议了。
    从艺术手法上看,简洁有力,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富有诗意,有一种阳刚的壮美。印象中较优秀的是这么几篇:《一封家信》、《我的第一只鹅》、《多尔古绍夫之死》、《普利谢巴》、《盐》和《吻》。当战火燃烧,有人维艰纷纷死去,饿莩遍地哀鸿遍之时,我却端坐桌前,欣赏着那野性的美,那生活的残酷。
    八十年过去了,在今天,遇到巴别尔真是人生的一桩幸事。
2005年1月28日夜
再从豆辨上抄下一段:      《我的第一只鹅》是《骑兵军》里的名篇,描述了一个大学生参加骑兵军,他的眼镜与博士学位备受骑兵军的嘲笑与羞辱,小伙子们把他的手提箱扔的远远的,还对着他放屁。“一个蓄有亚麻色垂发,长有一张漂亮的梁赞人脸庞的小伙子走到我的箱子前,一把提起箱子,扔出院外。然后掉过身子,把屁股冲着我,放出一串臊人的响声。”大学生受此侮辱并没有逃避,而是对着“鹅”下手,“我掉过头去,看到不远处撂着一把别人的马刀。有只端庄的鹅正在院场里一边踱着方步,一边安详地梳理着羽毛。我一个箭步蹿上前去,把鹅踹倒在地,鹅头在我的靴子下喀嚓一声断了,血汩汩地直往外流。白的鹅颈横在粪便里,死鹅的翅膀还在扑棱。”
  美丽柔弱的鹅轻易地死在靴子下,大学生于是获得了骑兵军的认可,他们坐在一起吃喝,谈论着列宁的“真理”,这里对列宁有很精到的评论。“要把真理从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里挑出来别提有多难,可他就像鸡啄米那样一啄一个准儿。”
注:
    我看的是蓝封面的那本《骑兵军》([苏]伊·巴别尔著,孙越译,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另一本是近年人文戴骢翻译的。没有认真对比过,但觉得92年的译文质量可靠一点。
    又:巴别尔被称为俄国的海明威,堪称俄国短篇小说巨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19: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读书录之三——
人性之恶·语言的狂欢
——《茫茫黑夜漫游》读书笔记
推荐等级:四星  豆瓣评分:8.7分
    曾在网上看过此书的徐和瑾版和沈志明版的比较,并到图书馆实地对比过,最终还是选择了沈志明这个版本。
    这书属于“流浪汉小说”这一类型,秉承了西班牙小说《小瘌子》、法国作家勒·萨日小说《吉尔·布拉斯》的传统,而且可能是20世纪流浪汉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小说主人公巴达缪,生活阅历极广,“他从欧洲到非洲,再从非洲到美洲,最后又回到法国,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地球;从他所生活过的环境而言,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里,从陈尸遍野的战场到战争阴影下苟安一时的市镇,又到歌舞升平的首都巴黎,他既在殖民主义的地狱里、在莽莽森林中呆过,也曾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美国社会里飘零,还长期混迹于欧洲大陆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小市民氛围中;从他个人的经历遭遇而言,他上过大学,打过零工,参过军,在战场上卖过命,当过逃兵,进过精神病院,在男女关系中扮演过悲惨的角色,被人当作过坏蛋,在非洲殖民地当过小职员,体验过鲁滨逊式的原始生活,在纽约港当过偷渡者,在曼哈顿区流落过街头,作过不光彩的交易,他还开过诊所,行过医,到剧院里当过哑角,跑龙套,在疯人院里供过职,等等”。(此番话引自柳鸣九的序言)这被认为是一次文学里的“奥德赛”。
    正如书名所示,整本书写尽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黑暗。比如书中写到一战期间,罗班松在树林里碰到了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上尉,非但没有帮其疗伤,反而上去就在他嘴角上一拳,还觉得“能这么对待上尉的机会可不多啊,机不可失,千载难逢”。因为厌恶战争,这个士兵想方设法要向德国人投降,去顺利地成为俘虏。还是这个罗班松,战后竟干起了帮人杀死亲人以获利的勾当,最终将一位老太婆推下楼梯致其毙命。而作为罗班松的朋友兼上司的主人公巴达缪,在罗班松遭人枪击快死时,仍是十分冷漠,他说“对他人的爱,我没有,或少得可怜,不值得拿出来……我在施途中把什么都丢了,垂死者需要的一切都让我丢了,仅只剩下恶念。我的情感有如一幢别墅,只适合度假,不宜长住。”人性中的丑恶可见一斑。而这种丑恶不是罗班松与巴达缪所特有的,可以说,在小说中除了莫莉等少数一两个人之外,都广泛存在。
    法国人的思想真是自由,此书对于战争的认识与图尼埃的《桤木王》不无相似之处,都能体现法国知识分子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而这里有些方面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
    很显然,塞利纳属于杰克·伦敦那一类的作家,而我上次看的索尔·贝娄是属于普鲁斯特那一类的。塞利纳丰富的阅历对他的创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参过军,学做过生意,出国学过英语,学过医,并长期挂牌行医,曾去过好多国家,甚至到达过非洲。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俄文,据说斯大林很喜欢。1936年塞利纳去苏联领原著版税,回来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小册子,反对苏联,fangongchandang(敏感词汇,只好打拼音了)。后来,他还反犹太人,甚至反自己同胞的所谓堕落。搞得一直挺欣赏他的萨特也跟他不和。1944年被自由法国法庭判二十年劳役,他只得经德国逃往丹麦但未能逃脱坐牢的结局,直到1951年获大赦回法国。这个家伙够绝的,不过人家真是牛,不然如今法国也不会有一个塞利纳研究会。

    本小说应当有一种语言与丑恶的狂欢,但前者在译文方面可能稍有不足。沈志明译笔流畅有余,而在体现原著语言风格上也许不大成功,当然这只是我看了他《文字生涯》、《死人的时代》及本书后的一点猜想。
2010年4月25日上午

    从网上柳鸣九的文章《塞利纳的“城堡”与“圆桌骑士”》里抄两段:
    有的作家写作像唱歌一样轻松愉快,有的作家则像花样滑冰一样顺当流畅。我这样想。塞利纳显然不属于这类天之骄子,主要原因恐怕不在于他青年时期是在艰苦的医学专业教育中度过的,很迟才开始写作,看来是在于他没有那种一泻千里的笔头,何况,他总是追求每一个句子的独特,每一个形象的独特,这种写作是没法利用程式化的表述法这一双滑冰鞋而一泻千里的……不论是什么写作,有失眠加耳鸣,再加牙痛,那种滋味是难以承受的,难怪他那一脸憔悴、一脸皱纹……
    在国内,他经常免费给人看病,他自己有一句名言:给富人看病要收钱,是当差,给穷人看病要收钱,是混蛋。

注:下面一张图是我看的那个版本《茫茫黑夜漫游》([法]塞利纳著,沈志明译,漓江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系该社“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第二批书目之一)
另一张图是此书另一个版本,译名为《长夜行》(上海译文出版社,徐和瑾译)
有关这两个版本对比可参见网上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4e7c010009jz.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19: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读书录之四——
《洪堡的礼物》推荐等级:四星  豆瓣评分:8.5分    《洪堡的礼物》([美]索尔·贝娄著,蒲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这是贝娄代表作。有很多的议论,针对美国社会、金钱、艺术家、人智学,涉及很多领域,从中可见贝娄此人非常喜欢钻研各种学问。贝娄喜欢讽刺,他这部书本身就是对中产阶级、对整个美国社会的一种讽刺和反思。
    贝娄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型的小说家,就像普鲁斯特,就像我国的钱锺书。他的生活主要是在大学里当教授,所以他的长处不在于描绘动人的情节而在于表达某些思想。贝娄的这种写作风格注定了在中国不会有太多读者。
2010年4月4日上午于办公室
    又及:张炜对这个作家似乎特别崇拜,他在《心仪》这本书中说:“我几乎没有读过比他更幽默更机智的作家了——他用这一切稍稍遮掩着心底深切的悲凉和怜悯。”我目前正看他另一代表作《赫索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